《天龙八部》共有三位主角,分别是段誉、虚竹、萧峰。
在天龙的末尾,萧峰为了化解辽宋两国的战事,以自戕的方式死在了雁门关。而段誉的历史原型是大理宣仁帝段和誉,于是金庸让段誉带着一群美女返回大理、登基为帝。
虚竹则是金庸笔下虚拟的人物,他牵着梦姑的纤纤玉手一起走上了缥缈峰,成了灵鹫宫的新任主人。
虚竹得了逍遥三老的内力,若不出意外,虚竹活个几百岁完全没有问题,但该如何解释虚竹活到了射雕时代,为何却不愿见南帝与北丐?
一、南帝段智兴
南帝是谁?他是《射雕英雄传》里的人物,本名唤作段智兴,后来在华山之巅与王重阳等人比武论剑,继而跻身射雕五绝之一,是一位武功卓绝的一流高手。
有趣的是,段智兴竟是段誉的亲孙子。
好比在新修版《天龙八部》的末尾,金庸是这么写的,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段正兴史称“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为僧,传位于其子。段正兴之母姓名,史无记载,是木婉清、钟灵、晓蕾,还是别位嫔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段誉的儿子唤作段正兴,段正兴的儿子自是段智兴了。当然,这些并非笔者无中生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查一查,就知道笔者所言非虚。
而虚竹曾与段誉、萧峰结为生死兄弟,如果虚竹活到了射雕时代,自然有机会见一见南帝段智兴,毕竟段智兴是段誉的亲孙子,不过虚竹为何却没有这么做?
但凡虚竹能够教段智兴三招两式,或是逆转北冥神功,传一些内力给段智兴,恐怕段智兴将会击败王重阳,成为五绝之首。
无独有偶,晚年的虚竹与洪七公渊源颇深,那他为何同样不愿见北丐洪七公?
二、北丐洪七公北丐洪七公同样是《射雕英雄传》里的人物,他不仅是丐帮帮主,还是射雕五绝之一。
那笔者为何说虚竹与洪七公渊源颇深?
那时萧峰已有了自尽之念,他想到自己一死,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便会断了传承。他环顾四周,继而喊来了虚竹,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倾囊相授。虚竹以逍遥三老的内力作为加持,仅仅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便练成了丐帮的两大神功。
虚竹果然不负所托,多年之后,虚竹将丐帮的两大神功传回了丐帮。金庸在新修版《天龙八部》里是这么写的,过得多年,丐帮中出了一位少年英雄,为人稳重能干,人缘甚佳,群丐公议,推之为主。各人尊重萧峰原意,送此人去灵鹫宫,先由虚竹考核认可,再传他‘打狗棒法’及‘降龙十八掌’。这少年帮主不负所托,学得神功,又将丐帮整顿得蒸蒸日上。
根据时间线来看,这位少年帮主不是别人,正是洪七公的师父。因而洪七公便是虚竹的徒孙,只要洪七公能够从太师父虚竹那里传承到一招半式,让洪七公击败王重阳并非痴人说梦。
但该如何解释虚竹选择避而不见,不愿与南帝、北丐见面?
其实,你若读懂了虚竹的一句话,就能明白晚年的虚竹不仅看破了红尘,还改名换姓成了另一个人,南帝与北丐自然与虚竹“有缘无分”了。
三、改名换姓原来虚竹的毕生愿望就是投身于佛门之中,只可惜“求而不得”,在踏出江湖之后先后破了荤戒、杀戒和色戒。
虚竹更是阴差阳错之下,与西夏国的公主梦姑在冰窖里有了三晚的鱼水之欢。而梦姑为了再见到虚竹,不惜举国之力竞选驸马,最终在茫茫人海中再次与虚竹相逢。
饶是如此,当虚竹带着梦姑走进灵鹫宫大殿的时候,虚竹竟望着灵鹫宫的牌匾怔怔出神。原著是这么写的,虚竹心道:‘不错。如来当年在王舍城灵鹫山说法,灵鹫两字,原与佛法有缘。总有一日,我要将灵鹫宫改作了灵鹫寺,叫那些婆婆、嫂子、姑娘都做尼姑。’
让梦姑和灵鹫宫教众都做尼姑难于上青天,好在虚竹练成了逍遥派的神功,直到梦姑寿终正寝时,虚竹仍是满头黑发、神采飞扬。
便在这个时候,虚竹已然没了梦姑的牵绊,他索性将灵鹫宫掌门之位传给九天九部的某个婆婆,然后再次削发为僧,踏上了云游四海之旅。
凑巧的是,金庸笔下的另一位人物斗酒僧,恰好符合虚竹的身份。
首先,斗酒僧是射雕初期的人物,与晚年虚竹的活动轨迹相符。
其次,斗酒僧曾在嵩山击败了王重阳,还随手翻阅了几页《九阴真经》,便能创出一门阴阳互济的神功《九阳真经》。
如果将斗酒僧视为虚竹,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毕竟虚竹乃天龙时代的顶流高手,也只有他能击败王重阳,还能以逍遥派的武学作为根基,从而创出一门神功。
同样,将斗酒僧视为虚竹,还能解释虚竹为何不愿见南帝与北丐。
岁月如刀,已在虚竹的身上刻下无数痕迹,他历经诸多生离死别,那些挚爱亲朋、红颜知己的纷纷离去,如同一把把利刃,将虚竹对尘世的眷恋一点点割碎。
佛经有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往昔的热闹喧嚣、江湖纷争,在虚竹眼中皆成了过眼云烟。这世间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好似天上的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与其感叹人生,倒不如青灯古佛相伴,每日诵经礼佛,于蒲团之上参悟佛法。没过多久,虚竹又悟出了佛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尘世的功名利禄、爱恨情仇,在他心中已无半点波澜。
听闻南帝、北丐之名,他只是微微摇头,不愿相见。江湖的是是非非,恩怨情仇,于他而言,不过是虚妄的幻影。虚竹只愿守着内心的波澜不惊,在佛法的指引下,走向解脱之道,于这纷扰尘世中,寻得一方属于自己的清净之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