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的千年原始形态古树化石
东莞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升级亮相
全文约1473字,预计阅读需要3分钟。
正文:
2025年9月30日,东莞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场发布公告称,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场馆区域维修完成,将于10 月1 日起恢复正常开放。
据官方介绍,观音山古树博物馆是观音山公园于2004年创办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博物馆,也是以古树收藏为主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近年来出土的有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古树50余棵,从黄帝时代到周、秦、汉、三国、唐、宋、明、直至清末,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树收集齐全。许多古树直径达一米以上,年轮超过500圈,可以想象原树的巨大无比。
2004年9月10日开馆的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坐落于该园的会展中心。观音山森林公园为古树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和科学资料。依托古树博物馆的丰富收藏,国内古树研究中心也将在这里挂牌成立。古树博物馆内收藏了近年来出土的有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古树50余棵,从黄帝时代到周、秦、汉、三国、唐、宋、明、直至清末,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树收集齐全。
场馆环境全新升级
陈旧设施换新颜,古树博物馆内环境全面提升!
古树探秘 森林科普
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内陈列了从黄帝时期直至清末各个时期的古树共50余棵,每一棵古树都饱经沧桑,久历风雨。
这些古树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还见证了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对研究环境变换,气候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帝时期的青皮树
我们的1号古树,来自黄帝时期的青皮树。据专家用放射性同位素碳十四法测定,其死亡年代距今约4500年,是本馆最为古老的古树,也是我们古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棵古树饱受风雨侵蚀河水浸泡,树木表皮已经失去了约三分之一,年轮还剩下300多圈,也就是说这棵树早在公元前2800多年以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生长在我们南粤大地上了。
孔子时期的古树
10号古树是与孔子同时期的青檀树,经历了春秋战国时代,见证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杏坛设教,为人人都应该受教育的理念呕心沥血,成就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美名。
三国西晋时期的古树
这棵生长于汉末三国的大树长16米,树身粗壮笔直。已死亡 1650年左右,树轮有200多圈,这一时期恰好是西晋惠帝时期,西晋时期中国由乱变治,政治稳定,国家统一。晋朝崇尚老庄之学,倡导“无为而治”。文人好清谈,耽于游乐。书圣王羲之就是在这个时期写下著名的传世之作《兰亭序》、《初月帖》等书法绝世佳品的。
秦始皇时期的古树
这棵与秦始皇同时期的古树,见证了秦王朝的兴盛与衰败。
鸦片战争时期的古树
我们眼前这棵遭遇折断仅剩5米长的古树,死亡时间距今120年,与鸦片战争同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动荡岁月。
年轮
树木年轮是在树木茎干的韧皮部里的一圈形成层。在一年中,形成层细胞分裂活动的快慢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动的。夏天,树皮内形成层的细胞快速地增加;秋天到冬天,细胞增加减慢。所以,植物在春夏之间成长的部分比较柔软,而且较宽厚;在秋冬之间生长的部分较窄而硬。随着树木一年年地长粗,也就这样形成了年轮。
树化石
树化石又称木化石、硅化木。树木死亡后被埋葬在地下,在一些特殊条件下,比如高压、低温、缺氧等没有腐烂。天长日久,周围的化学物质渗透进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发生“交代”作用。因为交代作用十分精细,所以这些树化石仍然保留了树木的原始形态。
目前,观音山古树博物馆从开放之日起免费向游人开放,成为人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探知古环境古气候,以及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2004年12月该馆被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科技局、东莞市教育局表彰为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05年,该馆又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命名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