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外贸人注意!新型骗局专挑这些人~

货款变 “脏钱” 外贸人的“绝境”2024年底,布商李先生的遭遇在外贸圈引发热议。他做东南亚面料生意5年,由于多方面的原

货款变 “脏钱” 外贸人的“绝境”

2024年底,布商李先生的遭遇在外贸圈引发热议。他做东南亚面料生意5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李先生不具备收取外汇的资质,一直用个人银行卡收货款。11月,马来西亚老客户的30万货款到账,转天银行卡就被异地公安冻结,账户里120万流动资金瞬间 “锁死”。

李先生慌了神:供应商催款、工人工资待发,其他订单交付期临近。银行只说 “资金涉诈”,终于联系上办案民警才知,客户找了当地 “换汇中介” 付款,这笔钱来自3个电诈受害人账户。

尽管他连夜整理了贸易合同、报关单、物流底单,证明货物确实出口到马来西亚,但异地沟通耗时耗力。等到资金解冻时,好几个订单因逾期作废,直接损失 80多万。更糟的是,他被纳入 “断卡行动” 惩戒名单,5年内不能新开账户,非柜面交易全受限。

这个案例戳中了数万外贸人的痛点:没有外汇资质就用个人账户 “裸奔” 收款,客户找的第三方付款成了 “定时炸弹”,而资金合法性无法核实,正是冻卡的根本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客户找的 “第三方” 到底是啥?

国外客户找的第三方付款机构,看似五花八门,其实就三种:

正规军:持牌支付机构,有外汇局资质,资金流向透明;

灰色地带:本地换汇公司,表面帮客户换汇,实则和地下钱庄勾连;

毒瘤:纯地下钱庄,用 “高汇率、低手续费” 吸引客户,实际是洗钱通道。

最危险的是后两种,客户往往瞒着你用,毕竟他们只关心 “便宜、到账快”,不管资金干不干净。

洗钱链条有多隐蔽?

地下钱庄怎么把赃款变成 “货款”?这条链条比你想的更隐蔽:

资金归集:电诈、网赌的赃款先汇总到多个 “卡农” 账户(收购来的他人银行卡);

跨境转移:通过虚假贸易合同、境外 POS机刷卡等方式,把钱转到境外换汇公司;

洗白落地:换汇公司用这些 “脏钱” 给中国外贸人付货款,赃款摇身一变成为 “合法货款”。

李先生的案例里,那 30万就是这么来的。电诈受害人的钱经5个账户周转,最后通过马来西亚换汇公司打到他卡上,他成了洗钱链条的 “末端接盘侠”。

被冻了别慌!教你三步绝境求生

1.第一时间:搞清楚 “冻卡类型”

先联系银行,问清三个关键信息:冻结机关(哪个公安)、案件编号、办案民警电话。

若是银行风控冻结:补充贸易材料就能解;

若是公安刑事冻结:必须对接办案机关,这是硬骨头。

记住,48小时是黄金期,临时止付期,抓紧确认信息。

2.关键一步:备齐 “自证清白” 的证据链

公安冻卡是为了追赃,你得证明 “我是无辜的,钱是合法货款”。必备材料清单:

基础身份:身份证、银行卡、公司营业执照;

贸易凭证:能证明货真的卖出去了;

资金说明:客户的付款声明、与客户的沟通记录(证明交易真实)。

这里就不得不提证据闭环的重要性了。

很多朋友都知道要找证据来证明自己,各种搜集有用的没用的,一股脑全交个办案人员。证据链是否合理?证据之间是有相互矛盾?证据能够形成闭环?证据够不够齐全?这才是大家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是举证的重点难题,不是说你有证据就一定能证明“清白”。

证据严重矛盾或不合常理,办案人员会合理怀疑你的“目的”以及资金的合法性,可能为后期的解冻增加难度。

大家一定不要忽视这一点,其实解冻的过程就是证明你“清白”的过程,你“清白”了卡就自然能够解冻。但往往很多朋友会忽视这一点,但也有果断的朋友,这个阶段直接选择让律师来协助处理,你不懂的律师懂,旅游的时候知道导游的重要性,同理,涉及到法律法规的事律师一定比你更专业。

3.沟通技巧:别情绪化,找对人

和办案民警沟通,千万别喊冤说 “我不知情”,要拿证据说话。重点强调:

我和客户有长期合作,不是一次性交易;我能提供完整的货物流、合同流、资金流证据;我不知道第三方是地下钱庄,愿意配合调查。

除了证据之外,第二大难题就是沟通。外贸人遭遇的冻结很多都是异地冻结,相隔几百几千公里,沟通还真是个难题。能不能配合办案人员的时间?是否了解当地的政策法规?很多时候不同地域会有很大的区别。

最后提醒:合规才是外贸的 “长久饭票”

现在外汇管理越来越严,“断卡行动” 不会松劲。李先生的教训已经很清楚:你控制不了客户的行为,一不小心丢了几十万生意,所以一切交易都要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避开风险区才能保障自身财产安全。

要是你的卡已经被冻,别犹豫,赶紧按 “查信息-备材料-勤沟通” 三步走。要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找专业律师帮忙,毕竟解冻快一天,资金断裂的风险就小一分。

外贸生意本来就不容易,别让 “资金安全” 成为压垮生意的最后一根稻草。合规收款,才是真正的绝境求生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具体案件需依据实际情况向专业律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