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罗永浩在社交账号“罗永浩的十字路口”发文称,自己和同事去西贝吃饭,“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对此,西贝客服人员对密度财经表示,店内的招牌菜,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现煮的,莜面也是店内工作人员现场手搓的,不存在预制。另外,店内的炒菜每天都是新鲜的蔬菜到店,现场炒制。
不过事情并未到此结束,舆论热度居高不下。9月11日(今天)下午,西贝举行了一场小规模媒体见面会,回应“预制菜”风波。
在见面会上,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叫来店员,带着所有人来到罗永浩昨日落座的包间,手持昨日消费小票,还原了事件全过程:“昨天罗永浩团队一行6人,在西贝点了15道菜,其中2道菜点了双份。最后只有2道菜因为烹饪时间较长而没有吃完。走的时候员工询问罗老师吃得怎样,还说不错。”
送走罗永浩团队后,贾国龙与西贝团队一道一道菜复盘,复盘服务流程,复盘菜品是否不到位。“我们自己的总结——没有一道是预制菜,每道菜都有制作标准和工艺。”
贾国龙向现场媒体强调:“西贝的门店100%没有预制菜!预加工不是预制菜!预制是提前加工,而预制菜是提前把它做成成品。”“按照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
“罗永浩说西贝‘恶心’,这个词语真的非常伤人,特别是对于做餐饮的人来说。如果我们服务不好,或者菜品不好吃,我们都可以改进,可以提升。但是空口无凭说我们恶心,真的太伤人了!”
贾国龙现场宣布,从明天(9月12日)开始,370家西贝门店将全部开放后厨,并且全国所有门店会上架“罗永浩同款菜单”。
△图自中国新闻周刊
在见面会后,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就“是否会起诉罗永浩”做出明确且强硬的表态:“一定会,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他表示:“他对我们的伤害是很大的,一定会起诉。”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罗永浩作为西贝的用户以及起诉用户的行为时,贾国龙将罗永浩的“消费者身份”与他的“博主行为”进行了切割。
“用户是用户,我感谢他来消费。但他的行为已经跨出了一个正常消费者的行为,”贾国龙解释道。他认为,一个正常的消费者如果对菜品不满意,西贝有非常通畅的反馈和补偿机制。“我们承诺不好吃不要钱,你只要提出来,我们服务员可以麻利地给你退菜、换菜甚至免单。但你(罗永浩)吃得挺好,抹嘴走了,回去就发了一个微博,对我们造成那么大的伤害。”
贾国龙补充说,商家的责任是让顾客吃好,如果吃不好,商家有责任道歉和补偿,这才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健康的正常关系。
他认为,罗永浩的行为已经超出了这一范畴,并且在持续发酵。“你看他的微博,今天还在连续地发,连续地发。他的现在行为已经超出正常消费者的行为了。”
对于贾国龙的表态,罗永浩连发数条微博,先是表示“好,来吧,如果不是预制菜,那就太牛×了。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随后又针对昨日用餐菜品详细进行了点评。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范围: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从这个定义看,贾国龙说“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极有可能只是实话实说,而罗永浩则很可能冤枉了西贝。
不过,罗永浩的言论也反映出社会大众今天依然存在的一种普遍心态:预制菜质量差、吃不得。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误解。
真正按照六部门定义所制作的预制菜,质量并不差,反倒很过硬。这就是为什么贾国龙曾经说“越高级的菜预制程度越高”。这还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一个资深从业者的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知。
实际上,预制菜对餐饮的好处是很大的。首先一点,如果一家餐厅用的是合格的预制菜,那么它的出品质量至少比一般的街边店要高,要更令人放心。其次,正如餐宝典此前多次说过的那样,预制菜能够保证餐厅的出品质量与稳定性,能够减少对厨师的依赖,也能部分减少厨房面积,从而一方面能增加餐厅的营收,一方面能提高餐饮连锁扩张的效率。
然而很可惜,在舆论场上预制菜的形象至今仍然偏负面,这严重制约了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让一些餐饮企业蒙受了不白之冤。
期待西贝与罗永浩的这次交锋能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冤屈能被法律洗刷,诬陷能被法律澄清。也期待此事能成为一个契机,国家层面能为预制菜出台更多更具体的标准,也像罗永浩说的那样,“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本文参考新黄河、餐企老板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