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总台秋晚如何绘就全球华人的情感“同心圆”

导读:2025总台秋晚凝聚真情力量,从个体生命的微光与滚烫,扩展至家国同心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归处,最终升华至人类共通的守望

导读:2025总台秋晚凝聚真情力量,从个体生命的微光与滚烫,扩展至家国同心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归处,最终升华至人类共通的守望与期盼,与全球华人的万千心绪同频共振。

文|黎河

“闺女要是还在,她一定会为我骄傲的。”

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纪念汶川地震的微纪录《新生》里,一位失去女儿、却救下更多孩子的父亲,在十七年后平静道出的感慨。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质朴的语言,却蕴含着穿越岁月、足以击穿人心的如山父爱与生命韧性。伴随晚会播出,#央视秋晚汶川3分钟太催泪#登上热搜第一,网友纷纷留言:“世上最暖的光,来自认真活着的普通人”“废墟中站起的身影,书写了最动人的新生故事”……

10月6日,由任鲁豫、孟盛楠、鲁健、谢娜、侯佩岑联袂主持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如约而至。晚会分为《山月满》《是吾乡》《一轮秋》三个篇章,在延续“唯美、真挚、抒情、浪漫”格调的同时,更回归到具体的人,回归到那些能让所有人共情的情感本身。

2025年总台秋晚全网霸屏,引发广泛热议和关注,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中秋晚会并机收视份额20.39%,创中秋晚会并机以来份额新高。相关报道用户总触达14.06亿人次,共有超1000个晚会热搜话题登上多平台热搜热榜,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超1240家境内媒体转引转载。数据的背后,是观众对本届秋晚情感表达创新的高度认可,网友留言感叹:“总在不经意间被戳中泪点,这种细腻表达,真的走心了”……

人间烟火气,

于微光处见证平凡滚烫

“我们好久没见,有没有长大一点?”歌词里的轻声问询,饱含着最质朴的思念与牵挂。

晚会中,歌曲《亲爱的你啊》的呈现,就像一封在月光下写给远方故人的私信。舞台上没有炫目的光影,但这种“一对一”的私人化呢喃,仿佛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心底对家人、对旧友最想说的话。表演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触及了中秋背景下最普遍的情感——想念。无论身在何方,我们心中总有那么一个“好久没见”的人。节目还将五湖四海的歌声与面容汇聚一堂,瞬间拉近了晚会与每一位观众的心理距离,让屏幕前的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更真切地感受到情感的温度。

一场真正打动人心的晚会,首先要能观照和抚慰每一个具体的“人”。本届秋晚的叙事起点,正是将镜头对准了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于微光处捕捉那些最细腻、最滚烫的凡人情感。《不如一个你》《海角天涯》《不要慌,太阳转身有月光》《月亮翻过小山坡》等节目,唱出寻常人家对陪伴与归属的渴望,为漂泊的心灵点亮一盏归家的灯。

晚会还特别打造了《银幕里的月光》,庆祝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几代电影人娓娓道来,月光如何将片场的奋斗与家人的思念连接在一起,如何见证了《开国大典》的庄严,又如何照亮了《山楂树之恋》里“比月饼甜”的青涩爱恋。

随后响起的歌曲《月光》,延续着这份对银幕的深情。舞台上,电影海报如流动的胶片般缓缓浮现,带领观众穿越百廿光影,重温岁月鎏金。

这些节目共同描摹出了一幅生动的人间烟火图景,它们让观众看到,中秋的团圆之所以珍贵,之所以值得期盼,正是因为有无数普通人以这般滚烫的姿态,认真、努力地生活着。这份对个体生命的深切观照,构成了整场晚会最坚实、最温暖的情感底座。

家国一轮月,

于峥嵘岁月中寻精神归处

202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必须铭记的历史节点,晚会对此的处理展现了宏大格局与人文温度:周深用中俄双语献唱的《归来》,旋律深情而磅礴,歌声中传递的不仅是对英雄的缅怀,更是对和平的深切呼唤。

而将来自中、美、法三国的经典旋律《五月的鲜花》《任时光流逝》《玫瑰人生》进行联唱,则将对和平的祈愿这一宏大主题,内化为一种深沉的集体情感……演唱《五月的鲜花》的张含韵在录制后动情地说:“我特别荣幸参与了一首具有重大意义的歌。因为我的父亲也曾经是一名军人,所以我感受到我们当代人的幸福,是因为有先辈们的血肉为我们保驾护航。”

正如晚会中所言:“愿今夜的月光所至,都是为了照亮归来的脚步。”晚会用这样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提醒我们,我们所珍视的“小家”团圆,离不开“大家”和平的守护。

晚会对英雄黄继光的致敬尤为动人,通过其侄儿黄拥军、黄忠凯等家人的讲述,我们得知了那个“曾祖母立下规矩,黄家的娃长大了都要去参军”的家族传承。70多年,一棵梨树,18位军人,英雄的故事不再是课本里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滚烫、代代相传的信仰与承诺。当镜头扫过那些朴实的面庞,观众心中涌起的,是对这种平凡家族不平凡坚守的崇高敬意。

在随后的《回家》节目中,韩红以深情的歌声陪伴英雄踏上归途。伴随着她的演唱,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在大屏上渐次浮现。画面最终定格于由AI技术生成的影像——黄继光与母亲、弟弟的“团圆”合影。录制现场,韩红郑重向观众介绍:“我们后面都是英雄的照片,我们要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一曲终了,她已是泪眼婆娑。

此外,家国情感也熔铸于对灿烂文明的自豪里。节目《青铜》别具新意,当代表未来的机器人,与“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文物进行跨时空对话,那种视觉冲击力背后,是对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无限敬畏。晚会并未止步于奇观的展示,而是深入情感内核,将这份古老文明转化为一种可感知的、流淌在血脉中的骄傲。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但是今月亦曾照古人,这种“与古人对话、与世界共享”的自豪感,成为凝聚全球华人的又一条强大情感纽带,让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在这轮明月下,找到了共同的精神归处。

天涯共此时,

以文明互鉴共振人类心弦

深植于家国土壤的文化自信,并没有成为沟通的壁垒,反而为开启更广阔的文明交流互鉴奠定了基石。

在叙事的更高层级,晚会并未止步于单向的文化输出,而是以开放的姿态,试图与更多人分享那些能够引发共鸣的情感与哲思。“千里共婵娟”的美好,不仅仅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它是全人类美好情感的共同寄托——这一核心理念,贯穿了晚会的多个篇章。

格莱美奖得主“Time for Three”与中国歌手吉克隽逸联袂演绎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与我同行》,令人眼前一亮。当小提琴与大提琴的西洋古典音色,如月光下的清辉,温柔地包裹着东方旋律的内敛与深情;当英文歌曲中直白的“Stand by Me”与中文里含蓄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交织,我们听到的,是两种文化对“陪伴”与“承诺”这一共同主题的不同声部演绎。

晚会的格局远不止于此。它更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一种跨越文化边界的情感语言与全球观众分享。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名句响起,舞台上呈现的不仅是李白式的豪情,更是东方哲学对于时间流逝、人生须尽欢的豁达感悟。同样,由Beyond乐队创作的经典歌曲《海阔天空》,不仅唤起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更唱出了无数人心中对理想不灭的热爱与追求。有网友评论道:“无论身在何处,听到《海阔天空》的前奏,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又回来了。”

最终,所有的文化表达与情感交融,都回归到了中秋最核心的意象——月亮。为什么当我们看到同一轮月亮时,就仿佛你站在我的身旁?因为它见证过李白的酒杯,也照亮过莎士比亚的窗台;它倾听过游子的乡愁,也抚慰过异乡人的孤寂。它本身就是一种无需言说的世界语。总台秋晚正是抓住了这一最大公约数,将一场中国的传统佳节晚会,成功升维为一次关于爱、思念、和平与勇气的全球性情感沟通。

总而言之,2025总台秋晚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元素的简单叠加,而在于其对“情”字的深刻洞察与真诚表达。它从每一个普通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说起,将那些关于思念、坚守与热爱的故事娓娓道来,最终汇聚成一股跨越山海的暖流。正是这份兼具温度、深度与广度的真挚情感,让这轮中秋明月的光辉,真正照进了天涯海角每一个华人的内心深处,带来了一份最温柔的慰藉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