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票难求的天津演唱会市场,终于迎来了首个因票房惨淡而取消的演出。繁华背后,“演唱经济”的可持续性正在经历现实考验。
10月15日,一纸公告悄然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原定于2025年10月25日举办的曾轶可迷人的危险巡演天津站正式取消。公告直言不讳地指出——“本场演出的票房远远无法覆盖演出成本且继续售卖仍无覆盖的可能”。
这在今年火爆的天津演出市场上堪称一个转折点。01 天津演唱会,今年夏天的“顶流”回望这个夏天,天津可谓是星光熠熠。张学友、谭咏麟、莫文蔚、陈小春、林忆莲等重量级歌手轮番登台,让天津成了歌迷们的打卡圣地。
“天津娃”张学友更是连开六场,歌神魅力不减当年。谭咏麟则以“永远25岁”的活力,带着观众重回青春岁月。林俊杰4月份的演唱会就已经为天津预热了一把——可容纳近6万人的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座无虚席,超10万名全国各地歌迷赶来与偶像相见。02 演唱经济的甜头,天津尝得不少天津深谙“演唱经济”的魔力。这个北方第二大城市,演出市场底蕴深厚,市场氛围好,票房有保证。过去有“北京学艺、天津走红、上海赚包银”的说法。天津人喜欢且懂行,这座城市的气质里从来不缺“文艺范儿”。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19年周杰伦天津演唱会,总计观众人数18.5万人次,其中62%是外地观众,累计带动综合消费超过30亿元。今年4月林俊杰演唱会期间,天津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48%,初步推测综合文旅消费带动不低于14.8亿元。03 贴心服务,天津成为“演唱会友好型城市”天津没有坐等流量到来,而是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通过产品及服务创新,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其中最受欢迎的创新是“演出门票+酒店住宿”产品套餐。这不仅解决了歌迷买票难题,还提供了低于市场溢价的平价门票和平价酒店。考虑到观看演唱会的用户体验,套餐内的酒店产品基本含双人早餐,距离较远的酒店还包含接送服务,进一步为歌迷省去交通成本。天津也没忽视交通保障:做好场馆周边交通管制的同时,推出市内各方向的定制公交,延长相关地铁线路营运时间、缩短行车间隔等,缓解高峰期客流压力。04 狂欢背后的隐忧,居民为盛宴买单然而演唱经济并非只有光鲜的一面。大型演出活动给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带来了挑战。瞬时大量的游客涌入,城市的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管理面临巨大压力。演唱会场馆周边道路拥堵、居民楼被粉丝聚集的噪音干扰、公共设施因客流激增出现使用紧张...这些都已屡见不鲜。部分极端粉丝甚至涌入附近小区楼道看演唱会;本地网络信号受影响;地铁站被封闭,使上班族们不得不绕路前行。在互联网上,众多本地居民表现出“不欢迎”态度——你们的盛会,为什么要我们买单?05 为何曾轶可的演唱会唱不下去?曾轶可演唱会取消的根本原因是票房收入远远无法覆盖演出成本。这在大牌歌手演唱会一票难求的天津市场,显得格外突兀。
市场分析师张毅指出,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轰炸”,观众可能会对质量和体验感要求更高,消费市场可能将经历一轮挑战。不是所有歌手都能像周杰伦那样开售瞬间售罄8万张门票,430万粉丝同时挤爆票务平台。市场正在分化,观众正在变得挑剔。此前,媒体爆出,曾轶可苏州演唱会也因为票房难以覆盖成本而被取消。曾轶可演唱会取消公告发布后,其工作室迅速回应,称“并未收到任何来自主办方的真实、完整票务销售数据”,也未参与票房及成本的评估过程。但这未能改变取消的命运。06 演唱经济的未来,何去何从?演唱经济的本质是粉丝对身份认同感和情绪价值追求的具象体现。在这场盛宴中,各方获益难免有所侧重。但要想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经济账”和“民生账”之间找到平衡点。用“经济账”去补“民生账”,或许是一个答案。针对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活动导致的交通不便问题,可向当地住户发放停车场优惠券等福利。居民能在经济上获得回馈,自然是不错的宽慰。
专业运作也至关重要。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熊海峰认为,面对演出热潮,各地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与专业的演出机构合作,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和管理才是王道。天津地铁延长运营时间,公交集团推出13条定制路线,只为让歌迷顺利回家。酒店推出平价套餐,餐厅安排免费大巴接送,连商场都敞开大门提供应援场地。这座城市已经做了它能做的一切。但如今,曾轶可演唱会取消的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提醒着人们:市场总有饱和的时刻,观众的消费选择正变得越来越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