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的万先生原定于2025年11月29日举办婚礼,却在婚期临近时突遭女方悔婚。双方于2024年通过七旬媒人介绍相识,订婚时男方支付了总计约20万元的彩礼、四金及其他费用,并完成了婚纱拍摄、酒店预订等筹备工作。然而,女方在婚礼前两个月以“突然不想结婚”为由单方面毁约。更荒诞的是,女方在退还彩礼时提出扣除3万元作为“拥抱费”,理由竟是两人拍婚纱照时曾按摄影师要求拥抱过一次。最终经调解,女方退还17.5万元现金,但这一扣费理由引发轩然大波。
根据我国法律,彩礼的给付以缔结婚姻为目的,若未登记结婚或未共同生活,女方应当全额返还。类似案例中,海南法院曾明确判决女方需退还6.2万元彩礼。此次事件中,女方扣除“拥抱费”的行为不仅缺乏法律依据,更被律师视为“变相侵占”。万先生的遭遇暴露了部分家庭将情感互动“明码标价”的畸形观念,甚至有偷换概念、逃避责任的嫌疑。
女方的“拥抱费”要求引发舆论哗然。网友评论直指其“将亲密关系商品化”“荒谬堪比诈骗”,更有观点质疑女方悔婚动机不纯。七旬媒人痛心表示,从业三十余年促成千余对姻缘,首次遭遇如此无理要求,直言“这家人在村里已名誉扫地”。事件中女方父亲的强硬态度(甚至推搡媒人)和牵强解释,进一步激化了公众对婚恋诚信的担忧。
此事折射出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的深层矛盾。中央文件已连续七年点名“高价彩礼”,甘肃等地出台政策倡导彩礼不超过5-8万元,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攀比风气。万先生支付的20万元彩礼,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可能是多年积蓄,而女方扣费行为更暴露了婚俗陋习中“利益优先”的扭曲心态。专家呼吁加强法律执行与道德引导,避免婚姻沦为“买卖交易”。
这场纠纷最令人心寒的,不仅在于金钱争议,而是情感信任的崩塌。婚纱照中的拥抱本是亲密关系的见证,却被异化为索赔筹码。女方轻描淡写的“不想结婚”,男方家庭因“丢面子”承受的舆论压力,以及调解中无奈的妥协,共同勾勒出当代婚恋中理性与情感的撕裂。事件警示社会:若连拥抱都能被定价,婚姻的真诚与责任将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