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住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女子玛琳·布莱克在外面和朋友聊天时不幸被扒手顺手牵羊,iPhone 就这么被偷了。
最近,一位住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女子玛琳·布莱克在外面和朋友聊天时不幸被扒手顺手牵羊,iPhone 就这么被偷了。她马上用“查找我的 iPhone”功能锁定手机,发现它先是移动到了迈阿密,没想到接着又跨越大半个地球,出现在中国深圳市的某栋大楼里。

接下来更扯的是,她陆续收到一些发自“+86”开头号码的短信,声称要把她的手机主板卖给黑市买家,还威胁说不把“查找”解锁就要公开她的个人信息,听完都让人摸不着头脑,又气又慌。这种“先敲诈后变现”的手法其实越来越常见:窃贼先把手机偷走,再等受害者急得要命时,用各种恐吓短信或电话,骗你关闭安全功能,好让他们顺利提货、拆解、翻新或卖配件。

如果你还以为这些手机会在街头二手市场转手,那就大错特错了。从她给的截图来看,手机出现的南园路正是位于华强北。

英国《金融时报》调查发现,深圳华强北有一栋大厦的普通写字楼,因专门批发欧美来的二手 iPhone 而被戏称为“被偷 iPhone 大楼”。这栋楼的商户几乎不问来源,只看价格和锁的状态:有的标注“iCloud 已锁”,有的写着“有ID/无ID”,只要你给钱,哪怕根本打不开,他们也照收不误。

无独有偶,伦敦科技企业家 Sam Amrani,iPhone 15 Pro 被人街头抢走后,用“查找”功能一路追踪,手机从伦敦先到了几个修理店,最后飘到香港九龙,再被带到大厦的某个批发摊位。整个过程像流水线作业,窃贼、走私、批发、一条龙服务干净利落。原来,这里还能结合香港的免税港口优势,然后通过少交关税、混在正规贸易里等各种手段,快速把设备运到深圳,翻新后再销往东南亚、中东甚至欧洲的地下渠道。从西方大街到华强北展位,这段路不到一周就能跑完,速度快得吓人。你要问这栋楼里到底在忙啥?答案就是拆机和配件套利:有人专门回收屏幕、主板、摄像头模组,价格按部件卖给低端翻新厂;还有人整机再贴标签,冒充水货放到电商平台上,以差价赚一波。即便手机锁得死死的,他们也有一套“拆机验货、配件再利用”的搞法,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面对这种“全球化生产、区域化销售”的窃贼模式,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首先,一定要启用 iPhone 的“查找我的 iPhone”功能和双重认证,尽可能把手机变成“烫手山芋”。其次,一旦被偷,马上报警并在第一时间锁定设备,不要理会来历不明的短信或电话,更不要解除锁定。最后,备份好数据,一旦手机丢了至少重要信息不丢,心情也能稳一点。

手机被偷的事谁都不想碰,但现代社会这档子事越来越复杂:它不是简单的失窃,而是牵扯到跨国走私、地下市场和技术拆解。希望每个人在享受智能生活的同时,也别忘了给自己多装几道“安全栓”,让坏人无计可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