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航运输网络中,4F级机场作是最高等级的民用机场,也是支撑我国航空枢纽功能的核心载体。这类机场可满足A380等超大型宽体客机起降需求,代表着区域航空运输的最高能级。据民航局最新统计,截至2025年6月,我国大陆地区共有17座4F级机场,加上港澳台地区的2座,全国总数达19座,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及区域枢纽节点。
然而,在广袤的北方草原,内蒙古长期缺乏4F级机场的支撑,成为制约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今,这一历史即将被改写——近日,随着专用校验飞机完成最后一组性能测试,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的校飞成功,标志着内蒙古首座4F级机场正式进入通航倒计时。
新机场校验飞行是通航前的关键环节,由民航局校验中心执行,是机场开放运行的核心前提。需使用搭载专业设备的专用飞机(如塞斯纳C560),对机场通信、导航、助航灯光等设施的技术指标,及飞行程序、道面性能等进行全方位检测校准。其目的是确保设备与程序符合民航安全标准,将设施调试至最佳状态。校验合格后,方可推进后续试飞与行业验收,为正式通航筑牢安全基础。
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座4F级国际机场,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巧什营镇,东北距市中心约38.5公里,定位为区域航空枢纽、京津冀机场群主备降机场、一类航空口岸及“一带一路”重要交通节点。机场于2020年7月开工建设,2025年10月完成校飞,待正式通航后,将同步承接白塔国际机场全部运营业务。
机场一期工程投资231.1亿元,建设32万平方米航站楼、5万平方米交通换乘中心及9.5万平方米停车楼,飞行区配备两条远距跑道(南跑道3800米/4F级、北跑道3400米/4E级),设130个机位(含46个近机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2万吨的近期需求(设计年限2030年),远期规划目标为6500万人次和80万吨。航站楼设计融合蒙元文化元素,以“马鞍”造型象征腾飞,立面采用“盘长纹”“万字锦”等符号,色彩呼应传统五色体系。
交通方面,机场通过S43机场高速、G512国道等陆路通道连接市区,并规划引入快轨和城际铁路,形成“空铁陆”一体化网络。运营初期将开通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及俄蒙、东南亚的航线,包括上海、广州、成都等日均高频次航班,以及乌兰巴托、海参崴、普吉岛等国际航线,强化对京津冀、俄蒙及“一带一路”沿线的辐射能力。作为区域经济新引擎,机场将带动临空经济区发展,推动文旅、物流、航空维修等产业集聚,助力内蒙古融入国家开放格局。
延伸阅读:据悉,校飞成功只是新机场开通冲刺的起点,接下来盛乐国际机场将加强工作衔接,加快推进后续的竣工验收和实地试飞工作,全力以赴早日完成行业验收,实现转场通航目标。此外,待机场正式通航后,呼市的老白塔机场将关闭,但新机场将继续沿用老白塔机场的IATA代码(HET)和ICAO代码(ZB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