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黑土地上的“碳”转变:大庆油田解锁天然气净化新密码

在东北辽阔的黑土地上,两辆由60吨液化二氧化碳组成的特殊运输车从大庆油田徐深9天然气净化厂缓缓驶出。9月14日,这个看似

在东北辽阔的黑土地上,两辆由60吨液化二氧化碳组成的特殊运输车从大庆油田徐深9天然气净化厂缓缓驶出。9月14日,这个看似普通的运输任务,标志着我国高含碳气田开发迎来重大技术突破——大庆油田徐深9天然气净化厂三期工程试运成功,正式具备投产条件。这座现代化工厂的升级,不仅实现了二氧化碳产品全链条升级,更探索出了一条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作为中国石油重点项目,该工程于2024年开工建设。面对东北地区有限的施工窗口期,建设团队创新建立"日碰头、周例会、月总结"常态化沟通机制,严格执行问题反馈"五不过夜"原则,通过精准测算与现场动态协同,实现了再生塔、吸收塔吊装一次精准就位,两座10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球罐组对焊接一次成功,保障了项目全链条高效推进。

01 技术突破:高含碳气田开发的世界难题

徐深气田是我国重要的含碳天然气田,其开发面临世界级技术难题——天然气中富含的二氧化碳若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若不能有效处理,又会制约天然气开采进程。这一度让高含碳气田的开发陷入两难境地。

三期工程的投产使大庆油田天然气脱碳装置数量达到5套、二氧化碳处理装置达到3套,捕集和液化能力得到质的飞跃。通过创新采用的"以平行代流水"作业模式,建设团队实现了多点同时施工、平行快速推进,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为同类项目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项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环保难题,更释放了徐深气田的产能潜力,为黑龙江省提供更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实现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02 产业链升级:CCUS产业强链扩链的新引擎

三期工程的意义远不止于天然气净化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项目成功试运后,液化二氧化碳产品能够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在石油开采领域,捕集的二氧化碳可用于驱动原油增产,提高油田采收率;在工业领域,液化二氧化碳是食品加工、焊接保护、机械制造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在农业领域,二氧化碳可应用于温室种植,促进作物光合作用。这种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让二氧化碳从需要处理的废气变成了有价值的商品。

该项目通过二氧化碳产品全链条升级,有效推动了CCUS产业强链、扩链,为我国碳减排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成为绿色发展理念在能源行业的具体实践。

03 区域赋能:清洁能源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徐深9天然气净化厂三期工程的投产,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该项目将进一步满足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保证外输天然气品质,为居民生活、工业生产提供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选择。同时,项目捕集的二氧化碳将充分保障油田注入驱油、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需要,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据测算,该项目每年可捕集和利用大量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造林数万亩的减排效果,为黑龙江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这种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模式,为我国传统能源基地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夕阳西下,又一辆装载液化二氧化碳的罐车缓缓驶离厂区。这些曾经被视作废气的二氧化碳,如今已成为珍贵的工业原料,在不同的领域继续发挥着价值。

从高含碳天然气到清洁能源,从工业废气到宝贵资源,大庆油田徐深9天然气净化厂三期工程的成功试运,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转变。它证明了中国能源企业正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着行业力量。

在这片曾经诞生过石油奇迹的黑土地上,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绿色动能,为中国能源行业转型升级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