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在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上的一个很神奇的案例:一位1998年出生的男性从一次无保护男男性行为中感染HIV,但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cART)、但体内病毒载量(HIV-RNA)却多次检测不到。
这个罕见的病例可能为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模型。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HIV的工作原理:HIV-1病毒会选择性侵入人体的免疫主力军——CD4细胞。病毒随后会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插入宿主细胞的DNA中,形成“前病毒”,这就是难以彻底清除的HIV储存库(即HIV-DNA)。
传统的抗病毒治疗虽然能有效地将血浆中的HIV-RNA抑制到检测不到的水平,但这个潜伏的DNA储存库却无法被清除。
进行HIV-RNA和HIV-DNA检测,有助于缩短诊断窗口期和评估感染程度及治疗效果。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 年修订版)》,HIV确证实验包括HIV-1抗体确证试验和HIV-RNA定量检测。
本病例的患者是一位1998年出生的男性。在2024年2月首次筛查HIV抗体呈阳性,并在同年3月和4月经过多次不同机构和方法(如免疫印迹试验)的确认,HIV-1抗体结果均为阳性,且WB条带清晰(包括gp160, gp120, p66, p51, gp41, p31, p24, p17等)。
流行病学调查,:患者曾发生过一次无保护的男男性行为,本人扮演“O”角色,本次行为发生前一年内有过两次男男性行为,无异性性行为史,无输供血史,无使用生物制品史,无暴露前后阻断用药史。
尽管他完全知情自己的感染状况、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但他选择了暂时不接受抗病毒治疗,而是继续观察。
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了:在2024年3月首次检测时,患者的CD4细胞计数高达1,381个/µL,处于正常范围。他的HIV-RNA(病毒载量)结果为“未检出”。同时,他的HIV-DNA(病毒储存库)结果低于检出限(<20.00 copies/10^6 cells)。
从2024年3月到2025年4月,患者共进行了三次随访,在这三次随访中,他的CD4和CD8细胞计数均未见异常,而HIV-RNA始终保持未检出。在HIV-DNA方面,第一次结果低于检出限,第二次结果略高于检出限(25.8 copies/10^6 cells),但仍属于极低水平,第三次结果则再次未检出。
这一系列持续“未检出”的检测结果,引发了医学专家们深入的讨论。基于多次抗体确认和严格的实验室流程,排除了假阳性的可能。专家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在感染早期,免疫系统就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复制,从而没有对免疫系统造成破坏。
推测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推测认为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在感染早期就清除了病毒,或者产生了中和抗体阻止了病毒复制。虽然早期形成少量病毒储存库导致DNA略有波动(从低于检出限到略高于检出限再到未检出),但随后病毒可能被激发产生的未知抗体清除,这为功能性治愈的研究提供了模型。
第二种推测认为患者可能是精英控制者(Elite Controllers, ECs)。ECs是指极少数HIV感染者,即使在没有cART的情况下,也能自发地将血浆中的HIV-RNA维持在极低水平。对HIV-ECs的研究,对于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近年来发现即治疗的策略,这类未经治疗的基线数据极少,使得判断难度增加。
第三种推测是患者由于自身独特的免疫功能或基因特征,感染HIV后仅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而无法建立有效的HIV-DNA储存库。
总之,这个罕见病例强调了在cART治疗之前进行基线HIV-RNA检测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于那些HIV-RNA结果未检出或低于检出限的患者,应及时开展HIV-DNA检测并持续随访,以明确他们是否属于“精英控制者”。
同时,对于正在接受cART治疗且HIV-RNA小于50 copies/mL的患者,也建议推广HIV-DNA检测,以更精准地评估治疗效果。
重视和收集这些异常病例,对于积累科学研究基础,最终实现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没有感染HIV朋友的温馨提示:
1、如果发生可能感染HIV高风险行为,请在72小时内采取紧急阻断(PEP)措施,越快越好。
2、发生性行为前检测阴性万不可不做保护措施,可以结合暴露前预防(PrEP)措施来进一步降低感染HIV的风险,预防有效性可以达到99%。
211方案适用男性,不适用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