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同事提成23万而我的提成米老鼠钥匙扣, 我辞职信回家关机睡觉, 隔天醒来开机看到125个未接和76条微信

在杭城启迪科技的年终总结会上,销售明星陈凯昂首站在台上,手里攥着一张写着23万提成的奖金单据,笑得满面春风,仿佛整个人都

在杭城启迪科技的年终总结会上,销售明星陈凯昂首站在台上,手里攥着一张写着23万提成的奖金单据,笑得满面春风,仿佛整个人都镀上了一层金光。

而缩在会场最后一排角落的周泽民,面前的桌子空荡荡的,只有个公司发的笔记本,封皮上还沾着点灰。

全场的目光像聚光灯般扫向他,夹杂着同情、窃喜,还有一种等着看热闹的微妙期待。

周泽民慢慢直起身子,脸上看不出半点波澜,他轻轻合上笔记本,动作慢条斯理,像在完成某种仪式。

“各位,新年快乐。”他声音平淡,仿佛在说一句无关紧要的寒暄,然后起身,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喧闹的会议室。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直奔顶楼的总裁办公室,去争个公道,可周泽民只是回到工位,放下了一封辞职信,收拾好东西,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大楼。

他刚熬过连续一周的加班,每天只睡两小时,脑子里像塞满了棉花,只想回家倒头就睡。

回到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长按手机电源键,屏幕暗下去的那一刻,他整个人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瘫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八点,周泽民睁开眼,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拿起手机按下开机键。

屏幕刚亮起,125个未接来电和76条微信语音提示像潮水般涌来,他手指一抖,差点没拿稳手机。

01

回想昨晚的年终总结会,周泽民仍觉得那场景像一场荒诞的戏剧,真实得让人心头发凉。

启迪科技的总部坐落在杭城闹市区,会议大厅灯火辉煌,宛如白昼。

总裁赵总站在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公司今年的业绩数据,营收破亿,净利润高达四千万,数字亮得刺眼。

赵总穿着一身深蓝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笑容里透着志得意满,手里拿着一叠提成单据,准备颁发给今年的“功臣”们。

大厅里挤满了近两百名员工,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期待,毕竟这是全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今年,我们启迪科技再创佳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赵总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在厅内回荡,带着一股鼓舞人心的力量。

“现在,我来宣布今年的提成分配结果!”他话音刚落,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首先,感谢销售部的卓越贡献!陈凯,上台领奖!”赵总高声喊道。

陈凯几乎是从座位上蹦起来的,脸上挂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大步流星地冲上台。

他从赵总手里接过一张写着“23万元提成”的单据,手指微微发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走调。

“感谢公司!感谢赵总的信任!感谢同事们的支持!”陈凯举着单据,朝台下深深鞠了一躬,台下掌声雷动,夹杂着欢呼和口哨声。

“下一位,市场部总监,徐静,提成18万!”赵总继续宣布。

徐静款款走上台,气质干练,接过单据时,脸上露出得体的微笑,优雅得像教科书里的职场范本。

“产品部经理,陆勇,提成15万!”赵总的声音依然高亢。

陆勇是个稳重的中年男人,接过单据时只点了点头,眼神里透着几分复杂。

一个接一个名字被念出,提成金额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每个人上台时都带着掩不住的喜悦。

周泽民坐在会场最偏僻的角落,背靠着冷冰冰的墙,头顶的灯光昏暗,像是被整个会场遗忘。

他面无表情地看着同事们上台,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波澜。

旁边的几个同事不时偷瞄他,眼神里混杂着同情、好奇,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意味。

“周泽民不会是压轴吧?”前排的技术员小王低声嘀咕,“技术部可是公司的核心,他提成肯定不少。”

“至少得20万吧?”另一位同事小李接话,语气却带着点不确定,“他主导的那些大项目,哪个不是公司命脉?”

“何止命脉!”旁边的人压低声音,“我听说‘星河智慧城市’那项目,客户点名要周泽民负责,说他的方案最靠谱,这种技术大牛,提成能少?”

周泽民听着这些议论,心里五味杂陈。

他们说的没错,这三年来,公司最核心的项目几乎都有他的身影,从架构设计到代码优化,全是他一手操持。

可当他抬头看向台上意气风发的赵总,再看看那叠越来越薄的单据,心底的不安像藤蔓般蔓延开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提成单据一张张发完,会场的气氛却越来越热烈。

直到最后一张单据被领走,周泽民的名字,从头到尾,始终没有被提及。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他,空气凝固得仿佛能听见心跳声。

有人开始交头接耳,有人面露尴尬,但更多的人只是盯着周泽民,等着他会有什么反应。

赵总显然也感觉到了这股诡异的氛围,笑容僵了一瞬,咳嗽了一声:“好了,今年的提成发放到此结束,没被叫到的同事,会后到我办公室一趟。”

周泽民心知肚明,赵总口中的“同事”,指的就是他自己。

整个启迪科技,只有他一个人,分文未得,只拿了个印着公司LOGO的米老鼠钥匙链。

他缓缓起身,动作从容得近乎刻意,像是完全没被这结果影响。

他拿起桌上的玻璃杯,杯身上印着公司的标示,又合上那本写满技术笔记的笔记本,动作慢得像在告别。

“各位,新年快乐。”他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却在安静的会场里清晰可闻。

说完,他转身走向门口,脚步声在寂静中被放大,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众人的心上。

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后,会场才像炸开了锅。

“这到底怎么回事?”有人忍不住开口。

“周泽民怎么可能只拿个钥匙链?”另一个声音满是震惊。

“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有人压低声音猜测。

“赵总这操作,真是看不懂。”有人叹了口气。

周泽民已经听不见这些议论,他早已走远。

周泽民没有停留,直接回了自己在十八楼的工位。

启迪科技的技术研发中心是个开放式办公区,他的座位在最角落,旁边是嗡嗡作响的服务器机柜,消防通道的门就在几步外。

02

三年前入职时,他主动选了这个偏僻的角落,只因为这里安静,适合思考。

人事专员当时还一脸诧异,问他为什么不选光线更好的位置。

“我需要安静,才能专心写代码。”周泽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三年过去,这个小小的工位成了他奋斗的见证。

无数个深夜,办公区漆黑一片,只有他这里还亮着显示器的微光。

无数个周末,同事们在享受假期,他却在这敲着键盘,埋头优化算法。

他打开电脑,屏幕上是他昨晚没写完的代码,那是“星河智慧城市2.0”项目的核心模块,集成了大数据处理和AI决策,复杂得让普通人望而生畏。

看着屏幕上熟悉的代码行,周泽民的思绪飘回两个月前。

那是个深夜,客户方提出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要求:系统要在0.5秒内处理十万条并发交通数据,还要给出最优的信号灯调度方案。

技术部几乎全员放弃,觉得这要求纯属天方夜谭。

只有周泽民没退缩,他把自己关在会议室三天三夜,翻遍了三十多种算法,最终设计出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

系统上线后,处理时间仅0.2秒,远超客户预期。

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种纯粹的成就感,那是作为一个工程师最珍贵的回报。

可现在,这份成就感却像被泼了冷水,变成了刺骨的讽刺。

他想起三年前刚入职时的情景,那时的他刚从一场失败的创业中抽身,带着满腔热血加入启迪科技。

面试时,赵总亲自接待,翻着他的简历,眼中满是欣赏:“计算机博士,三篇国际期刊论文,两项技术专利,周泽民,你这样的顶尖人才,正是我们公司的未来。”

“我会用实力证明自己。”周泽民当时信心满满。

“好好干,公司绝不会亏待你。”赵总拍着他的肩膀,语气诚恳。

可现在,那些承诺像个笑话,在他心头反复回响。

他点下关机键,屏幕暗了下去,像一个时代的终结。

他拉开抽屉,开始收拾东西:一个刻着“工作顺利”字样的保温杯,是妻子苏婉送的生日礼物;几本翻得卷边的数据结构书,页边写满了笔记;一个装着他和苏婉合影的相框,背景是西湖的秋色,她笑得温柔,他笑得满足。

还有些小物件:一支旧钢笔,几个U盘,一盆绿萝,一盒薄荷糖。

这些东西不值钱,却是他三年心血的见证。

“周哥,你这是干嘛?”陈凯从会场回来,手里还拿着那张23万的提成单据,看到周泽民在收拾东西,表情有些不解。

“收拾一下,回去了。”周泽民头也没抬,语气平静。

“你不会因为那破钥匙链生气了吧?”陈凯语气里带着点同情,“没事,哥们儿,明年努把力,肯定有你一份。”

周泽民抬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恭喜你,23万,挺厉害。”

陈凯被他这一笑弄得有点尴尬,挠了挠头:“说实话,周哥,你的技术全公司谁不服?我觉得你贡献比我大。”

“你拿这个提成,当之无愧。”周泽民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陈凯却觉得这话有点刺耳。

确实,他的23万提成背后,有周泽民的技术支撑。

“星河智慧城市”项目,客户最初不看好启迪科技,是周泽民带着团队现场演示,用硬核技术打动了对方,才签下近亿的大单。

还有那个企业云平台项目,客户要求苛刻,竞争对手纷纷退却,周泽民的创新方案直接让客户当场拍板。

可以说,陈凯的业绩,有一半是踩在周泽民的技术肩膀上。

“周哥,要不你去找赵总聊聊?”陈凯试探着说,“这事儿肯定有误会。”

周泽民摇摇头:“没必要。”

他继续收拾东西,动作慢条斯理,像在跟过去告别。

技术部总监老钱快步走过来,压低声音:“周泽民,先别走,赵总让我带话,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周泽民抬头:“有啥事?”

老钱犹豫了一下:“估计是提成的事,公司今年预算有点问题。”

“哦?什么问题?”周泽民语气平静,眼神却冷了几分。

老钱环顾四周,小声道:“听说公司砸了大钱做品牌推广,技术部的预算被砍了。”

“所以,就砍了我的提成,给我个钥匙链?”周泽民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话里带着点锋芒。

老钱尴尬地咳嗽一声:“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你还是去问赵总吧。”

周泽民点点头,继续收拾东西,像是没把这话当回事。

老钱还想说什么,最终只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走了。

03

周泽民当然明白赵总找他的用意,无非是些场面话:“公司有难处”“明年一定补上”之类的空头支票。

可他已经听够了这些。

他想起一年前,公司高薪挖来的技术总监,否定了他的系统架构,强推所谓“先进”的微服务方案。

结果,新系统上线后问题频出,性能崩盘,客户投诉不断。

最后还是周泽民花一个月时间,通宵达旦,把系统修回原样。

“周泽民,你真是我们的定海神针。”赵总当时拍着他的背,笑得亲切。

可当他提出想竞聘技术总监时,赵总却说:“你还年轻,管理经验不足,再磨几年。”

“再磨几年”,这句话他听过太多次。

去年“技术专家”评定,他本是热门人选,结果却给了个技术落后的老员工。

前年,硅谷开发者大会的名额,他满怀期待申请,却被赵总给了销售部的一个主管。

每一次,都是“下次优先你”,可“下次”从没来过。

现在,连提成都没了,只剩个可笑的米老鼠钥匙链。

周泽民想起苏婉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被需要时有多风光,而是看他不被需要时,还能不能被尊重。”

显然,在启迪科技,他只是个被用完就扔的工具。

下午五点半,下班铃响了。

周泽民把最后一件物品装进纸箱,起身时,整个技术部都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着他,眼神复杂,像在看一场无声的戏剧。

“周哥,你真要走?”新来的程序员小周忍不住问,她是周泽民一手带出来的,平时最黏他。

“下班了,回家。”周泽民冲她点点头,抱起纸箱。

“明天还来吗?”小周的声音带着担忧。

周泽民停顿了一下,环视这个熟悉的办公区:“明天的事,明天再说。”

他的回答模棱两可,但谁都听出了其中的决绝。

“周泽民,别冲动!”老钱从办公室冲出来,“提成的事肯定有办法,你冷静点。”

“我很冷静。”周泽民语气平淡,“我就是累了,想回去睡一觉。”

他这一周每天只睡两小时,脑子像被榨干,辞职信早就写好,趁赵总不在,他直接放桌上,走了。

“这里是你奋斗三年的地方,好好想想。”老钱还在劝。

“是啊,三年。”周泽民的目光扫过工位,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

三年来,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给了公司,主导了无数核心项目,解决了无数技术难题。

可换来的,是一个米老鼠钥匙链。

“周哥,去找赵总谈谈吧。”陈凯也凑过来,语气有点尴尬,“说不定真有误会。”

“没误会。”周泽民摇头,“该给的会给,不该给的,求也没用。”

他抱着纸箱,走向电梯,脚步沉稳。

同事们起身目送,眼神里是同情、惋惜,还有隐隐的担忧。

经过前台时,秘书想拦住他:“周工,赵总说……”

“改天吧,我累了。”周泽民打断她,头也不回。

电梯门关上,他看着数字一层层下降,心里的重担也像在卸下。

从公司到家三公里,平时他都坐地铁,今天却选择步行。

雨还在下,杭城的街道湿漉漉的,霓虹灯在地面映出斑斓的光。

行人撑着伞,脸上带着过年的喜气,路边的店铺挂满了红灯笼。

周泽民慢慢走着,目光扫过熟悉的街景,第一次如此认真地观察。

路过一家杭帮菜馆,迎宾小姐热情招呼:“先生,欢迎光临!我们有年夜饭套餐,八折优惠!”

他停下脚步,透过玻璃窗,看到里面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温馨得像幅画。

他想起苏婉,想起家里的小窝,温暖得像个避风港。

继续往前,他路过一家书店,橱窗里摆着一本《重启人生》,封面写着:“当一扇门关闭,另一扇更宽阔的门正在为你打开。”

这句话像针一样刺进他心里,也许这次的打击,是个转机。

路过西湖边的小公园,雨小了些,一个老人在柳树下打太极,动作慢得像流水。

老人注意到他的目光,停下来,笑问:“年轻人,心情不好?”

周泽民点点头:“遇到点事,想不通。”

“挫折不是坏事。”老人目光睿智,“古人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话像一束光,照亮了周泽民心底的迷雾。

04

晚上七点,他推开家门。

“老公,回来了?”苏婉从厨房探出头,笑得温柔。

她是小学老师,五官清秀,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温暖得让人心安。

“嗯。”周泽民换上拖鞋,把湿漉漉的纸箱放在玄关。

“今天不是开会吗?怎么这么早?”苏婉一边炒菜一边问,厨房里飘着东坡肉的香气。

他走过去,从背后抱住她:“想你了,就回来了。”

苏婉愣了一下,察觉到他情绪不对:“怎么了?感觉你怪怪的。”

“没事,就是想抱抱你。”他把脸埋在她肩上,闻着她身上那股熟悉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