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家火锅店专对老人免费开放,背后却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老人们品尝完美味火锅后,被推荐投资“内蒙古养牛项目”,承诺:现在认养一头牛,投1万元每月能收500元利息,保本且年收益高达50%。有人投入10万元后,还被组织到内蒙古参观“自家牛场”,亲眼见到成群的肉牛。事实上,这个养牛基地是临时租用的场地,所谓的万头牛群都是演戏道具。短短半年间,600多位老人被骗走4200万元。所幸警方及时介入,追回了大部分钱。案发后,诈骗分子被追究刑事责任。 据悉,2023年,退休多年的祝明霞阿姨(化名)听朋友介绍对面新开一家专门对老年人免费的火锅店,,觉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去看看也无妨。 祝阿姨刚坐下,有服务员自称“小管家”,忙前忙后地为其布菜、倒水,一顿荤素搭配的火锅吃下来,果然如朋友所说,分文未取。 饭毕,祝阿姨心满意足地准备离开时,一位一直陪在旁边的“小管家”笑容可掬地开了口:“阿姨,吃得还满意吗?您刚才吃的这个牛肉,感觉怎么样?” 祝阿姨如实回答:“挺好吃的,很嫩。” 小管家语气中带着自豪:“那是!这是我们公司在内蒙古大草原自己的基地里养的牛,吃天然牧草,喝山泉水,肉质当然好了。” 见祝阿姨感兴趣,小管家顺势介绍起来:“阿姨,我们现在有个项目,最低只要投资1万元,就能认养一头属于您的牛,您啥都不用操心,坐着收钱就行。” 祝阿姨将信将疑问道:“收钱?能收多少?” 小管家拿出宣传册,指着上面的数字说:“年化收益率最高能达到50%呢!比如您投5万,认养5头牛,算下来一个月就能拿到两千多块的利息,而且我们承诺保本,您的本金绝对安全。” 祝阿姨经过几天的考虑,再加上第一位推荐她的朋友已经投资并且收到了第一个月的利息,祝阿姨终于下定决心,拿出了5万元积蓄,成为了这个“养牛项目”的投资者。 一个月后,她的银行账户果然准时收到了一笔两千多元的转账。看着这笔“意外之财”,祝阿姨的疑虑彻底被打消了,对项目的真实性更是深信不疑。 就在祝阿姨收到第一笔收益后不久,公司又推出了新的优惠活动“投资满10万元,即可免费参加内蒙古基地考察游”。 既能旅游,又能亲眼看看自己投资的牛,祝阿姨心动了。她索性又追加了5万元投资,凑够了10万,报名参加了“考察团”。 不久后,祝阿姨和一群同样投资了这个项目的老年人,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内蒙古的旅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他们确实看到了成群的牛羊。 无独有偶,闾阿姨(化名)也是经人介绍,来这家火锅店吃了三次免费火锅。 闾阿姨性格谨慎,虽然“小管家”多次推销,她始终没有答应投资,之后,为了不破坏朋友间的感情,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勉强投了1万元。 没想到,自从她投资后,“小管家”对她更是关怀备至,嘘寒问暖,时不时送些小礼物。 闾阿姨是个不愿意欠人情的人,“小管家”越是这样,她越觉得不好意思。在这种“人情债”的压力下,她又陆续追加了三次投资,前前后后总共投入了13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闾阿姨刚刚完成最后一笔投资,那家免费的火锅店突然关门了,写字楼里的那家公司也人去楼空,电话再也打不通。 警方介入后,将公司负责人王某在内的17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经查,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该犯罪团伙通过组织“小管家”,先后骗取了600余名老年人约4200万元人民币。 那么,从法律角度,这件事如何看评价呢?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王某等人以“免费火锅”这一小恩小惠切入,精心虚构“内蒙古养牛基地”这一实体项目,并辅以“实地考察”环节,还承诺15%至50%的畸高年化收益率,利用老年人金融知识相对薄弱、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心理,以及情感维系等,骗取大量老人资金高达4200万元。 在资金链即将断裂时,王某等人选择的不是向投资人说明情况,而是迅速关闭火锅店、撤离办公地点、切断联系,其携款逃匿的行为意图明显,直接导致了后续巨额资金无法返还的后果。 所以,王某等人并非意图通过正常的经营运作来支付本息,而是以虚构的、根本不具备盈利能力的项目为幌子,有非法占有目的,依法构成集资诈骗罪。 结合司法解释的规定,集资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就属于数额巨大,不过,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在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 由于警方介入相对及时,涉案赃款大部分尚未被挥霍或转移,大部分被追回。 最终,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其余16名参与犯罪的人员,也依法被追究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