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这通复电,说白了就是“摊牌了” 10月初,郑丽文以50.15%的得票率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常委,这是她政治生涯里的一个关键节点,没过几天,大陆方面向她发来贺电,措辞不虚,“期待与贵党在共同政治基础上加强交流,推动国家统一大业”。 不少人都在看她怎么回应,结果,她的复电直接来了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不再绕、不再躲,掷地有声,这几句话迅速在岛内政坛炸了锅,有媒体说她破了党内“模糊路线”的潜规则,有蓝营保守派大佬警告她别踩红线,甚至赵少康都出来说“别让外界误会我们太亲中”。 有人鼓掌有人紧张,更有网民直说她“终于讲了人话”,事情至此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她在这份复电里没有重复过去那些模棱两可的老套路,而是很直接讲了认同“一个中国”,但她又没说是哪个中国,也没谈“统一时间表”,反倒是把重点放在“和平交流”、“民意共识”这些听上去好听但挺虚的词上,你觉得,她这是大胆表态还是换了种方式继续躲? 站在政治操作的角度,这场复电确实高明得让人不禁拍手,郑丽文并不是什么政治新手,她早在台北政坛打拼多年,这次能以过半选票胜出,不靠谁全靠她对选情的精准拿捏。 她懂岛内选民最怕两个极端:一是彻底走向“独立”,怕兵凶战危,二是被逼着接受一体化的统一,怕没退路,她的表态就卡在这中间,一边安抚深蓝基本盘,强调“同属一个中国”的情感认同,一边又把统一主动权推给民意,把决定权挂在“全民共识”这个看不见的钩子上,这种话术听上去像是表达善意,实则是把敏感议题暂时放进抽屉,你可以说她在躲,也可以说她很懂策略。 很多人看到的是她“不装了”,但其实她只是换了套更聪明的装法,对比以前蓝营那套又亲又不敢亲、又说又不清的模糊表达,她这次确实清晰了不少,但清晰的只是语言,不是路线。 从她回避统一路径、淡化“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法律矛盾,再到不断提“和平共处”“文化交流”,你就知道她心里根本没想马上推动统一,只是想维持一个更有空间的缓冲带,而这种策略说白了,也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未来在选票、党内位置和两岸之间的腾挪空间。 大陆那边的贺电提到“统一大业”,而她的回电只回了“合作交流”,那种落差,不是没看懂,而是故意留的空,这空不是诚意不足,而是政治算计的一部分。 国民党眼下处境尴尬,深蓝力量逐渐流失,中间选民摇摆不定,民进党又紧咬着“抗中保台”的主轴不放,郑丽文这份复电,其实是她个人试图重塑蓝营路线的一步棋,这一步,可能会引起党内反弹,也可能为她个人赢得某种“新路线代表”的标签,但你要说她真想带头推进统一,恐怕还差得远。 她这一通复电,让不少人拍手,也让不少人皱眉,话说回来,两岸关系不是靠几句漂亮话就能推着走的事,如果说这次“不装了”只是语言层面的进步,那接下来她到底想怎么干,是继续躲在民意背后,还是愿意拿出具体行动方案,才是真正能看出她路线深浅的地方。 话说回来,你觉得郑丽文的“不装”,真的是转折,还是更高段位的包装?欢迎评论区聊聊,你是更信她的“爽快”,还是更警惕她的“算计”? 参考资料:北京日报客户端——环球时报:台湾主流民意彰显两岸同胞相向而行是历史必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