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得谢谢荷兰! 真的,发自肺腑! 他们终于用最不体面的方式,亲手把那层叫 “ 契约精神 ” “ 自由市场 ”的遮羞布,一把扯下来扔在地上,还狠狠踩了两脚! 过去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咬牙搞自主研发,发愤图强,盼着哪天能实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底气;另一种总觉得买现成技术更快、更省心,性价比更高。 咱得先掰扯清楚荷兰这波操作有多“双标”。之前ASML对着全世界拍胸脯,说商业合作讲究个你情我愿,技术出口只看市场不看政治,结果转头就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起舞,对中国限制先进光刻机出口。要知道,当初咱们签合同的时候,他们可是把“契约精神”四个字挂在嘴边,现在说撕就撕,活脱脱把商业承诺变成了政治博弈的筹码。这哪是自由市场,分明是“我的市场我做主,你的需求算个屁”。 那些迷信“买现成技术更划算”的人,这回该醒醒了吧?历史早给过教训,当年咱们想买大飞机发动机,人家卡脖子;想引进高端芯片制造技术,人家捂得严严实实。荷兰这波操作不过是把西方的虚伪再一次摆到了台面上——他们口中的“自由交易”,从来都是建立在你比他弱、不威胁他地位的基础上。一旦你想往上走,想掌握核心技术,所谓的“契约”“规则”就全成了束缚你的枷锁。 别光骂荷兰不够意思,更该看清一个真相:核心技术这东西,从来都不是花钱能买来的硬通货,而是国家安身立命的“命门”。就像咱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年也想引进全套技术,结果人家只给落后产能。后来咱们咬牙砸钱搞自主研发,从电池到电控一步步突破,现在反倒成了全球行业的领跑者。再看芯片领域,正是因为遭遇了层层封锁,咱们的国产芯片才迎来了井喷式发展,从设计到制造不断打破壁垒。 西方世界总爱给发展中国家画大饼,说什么“融入全球产业链就不用搞自主研发”,本质上就是想让咱们永远当他们的“加工厂”,永远依赖他们的核心技术。荷兰这一撕遮羞布,反而帮咱们统一了思想: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契约”上,不如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所谓的“性价比”,在国家战略安全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今天省的研发钱,明天可能就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 现在再回头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才更懂其中的分量。自主研发从来都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可能要走弯路、要花大价钱、要承受失败的打击,但这是唯一能让国家真正站起来的路。荷兰的不体面,恰恰给咱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靠人不如靠己,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博弈中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