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天彻底塌了 当地时间10月18日,全美50个州相继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从而表达对政府的不满,预计全美将举办多达2700场抗议活动。 美国官方预测会有近700万人参与,可能也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 这波席卷全美的“住手”抗议浪潮并非空穴来风。早在今年4月5日,全美50个州就曾同步爆发约1300场游行,那次的主题直指特朗普政府和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政策。当时主办方“前进”组织称之为特朗普就职以来最大规模集体抗议,没想到仅仅半年,这个记录就被彻底刷新。 民众举着“别再削减社保”“停止解雇联邦雇员”的标语牌,退休人员特里·克莱因的呐喊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从移民政策到政府效率部的政策,再到关税,再到教育……我们整个国家都受到了攻击”。特朗普政府削减劳工权利、破坏医保体系以及导致生活成本持续上涨的举措,点燃了这场席卷全美的怒火。 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成为众矢之的并非偶然。这个部门推行的大规模改革已削减超过20万个联邦岗位,国税局裁员超过2万人,教育部计划裁减约1300名员工。社会保障管理局裁员7000人并停止对数百万申领者的电话服务,这些举措直接冲击普通民众的生活。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同样引发连锁反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8%,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警告经济衰退可能性达50%以上。这些政策不仅影响经济,更冲击科研领域,《自然》杂志指出新一轮关税将导致美国科研设备价格大幅上涨。 回顾美国抗议史,2017年妇女游行吸引了320万至520万人,2003年反伊拉克战争游行有1000万至1500万人参与。而眼下近700万人的参与规模,将可能创下新纪录。与历史上1963年民权游行、1969年反越战抗议等相比,本次抗议活动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诉求的空前广泛性,涵盖了医疗权益、劳动收入、教育公平、公民权利和民主制度等多个方面。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曾强硬表态:“示威与诉讼都无法让总统偏离路线。”但这种强硬姿态反而可能加剧社会对立。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分析认为,这种“多议题、全覆盖”的特征反映出各方对特朗普施政的系统性不满。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传统蓝州到红州,抗议火焰的蔓延速度超乎想象。甚至在柏林、法兰克福、巴黎和伦敦,当地的美国人也举行了示威活动,这说明特朗普政策的影响已超越国界。正如比利时《回声报》所评论的,“美国优先”已演变为“唯美独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