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溘然长逝,最痛的人一定是翁帆,28岁嫁给他时,满世界都是“图名利”的揣测,可她用近六千个早睡早起的日子,把质疑熬成了敬意。 她哪是单纯付出? 在整理那些捐给清华的手稿时,她早把自己活成了先生精神的延续,连亚运会歌曲翻译、清华双博士学位,都是这段关系里生长出的自我。 先生说她是上帝的礼物,她何尝不是给先生的“续命丹”?没有她的照料,百岁老人哪能一直深耕学术。 现在先生走了,有人可惜她的青春,我倒觉得她赚了,用21年换了别人几辈子都得不到的精神厚度。 那些说她亏了的人不懂,真正的相守从不是单方面付出,而是两个灵魂互相托举着过完一生。 翁帆往后的路,肯定带着先生的遗志走,但这不是任务,是刻进骨子里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