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对于荷兰,我们的态度是,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其被彻底打服。东方大国需要一个典型案例,来向全世界宣告一条新铁律:在美国对华的科技战中,没有“中立”,只有“帮凶”,而所有“帮凶”,都将付出比美国更惨痛的代价。 中国这次和荷兰的矛盾引发了全球关注,不仅仅因为一台光刻机的生意告吹,还因为这背后藏着中美科技博弈的大棋盘。 事情起因很简单,美国带头限制科技产品流向中国,荷兰积极跟进,直接卡住了中国芯片行业的咽喉——荷兰ASML的高端设备。 中国这边火速亮明态度,连带豁免的面子都不给,直接掐断了荷兰人的希望,矛头指得十分直接。 本来荷兰还以为能像过去那样,把规则谈出来,两国企业继续合作捞钱,但中国的态度一目了然,就是不接受讨价还价,也不计划坐下来慢慢聊。荷兰政府的人来沟通,基本上没拿到什么回应。 中国比起以往更强硬,也显然是有备而来。对于荷兰人来说,从以前的“合作者”一下被推到对立面,这种落差和冲击感非常强,荷兰社会上也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起事件背后有更深的历史痕迹。中美科技摩擦这些年不断升级,每次中国试图跟西方和解,事情总是没多少好结果,过去签的协议,对方说反悔就反悔。 因此这次中国不打算再让步,而是用实际行动来画红线,北京想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了:别总觉得跟美国绑在一起就是保险牌,选了队站,就要吃得起苦头。 中国此次反击也很有讲究,没有动摇根本国际秩序,但做到了让荷兰立即感受到疼,比如中国对稀土原料管制,影响了ASML重头业务,很多重要部件的原材料供应都得重新找门路,而且成本涨得厉害。 另外荷兰芯片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也受到不小冲击,这是一环扣一环的连锁反应,企业的压力、失业风险、股价动荡,背后是实实在在的钱和饭碗。 不仅仅荷兰在焦虑,其他美国盟友也悄悄观望,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站在美国身后的国家,更加明白了得罪中国之后要交多少学费,中国明显是有意立个“反面教材”。 荷兰政府现在进退两难。欧盟内部虽然嘴上说团结应对,但私底下各有各的小算盘,像德国、法国更在意自身收益,并不是都愿意和中国翻脸。 中国市场对欧洲商品来说又很重要,如果荷兰咬牙坚持,现在的损失看起来还只是个开始,但如果荷兰软化政策,势必会影响与美国的关系,左右为难。 中国主动反击不只是为了这一票生意,更是为了以后的每一次,科技产业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底牌,如果芯片都被人卡住脖子,什么高质量发展都免谈。 中国通过这次强硬表态,一方面巩固自身产业升级的决心,另一方面也逼全球企业必须跟着中国的节奏重新算账。等到其他国家权衡利弊时,大家不得不思考,是不是还要这样和美国一条路走到黑。 中国这套连环招数,看起来直接了当,却又处处留了后路。荷兰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全世界打量的样本,谁站队,谁吃亏,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现实。 未来无论科技战的剧情怎么发展,大家都清楚一个道理:在这个牌桌上,没有中间路线,也没有侥幸空子,谁都得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