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局所迷
源自:A视野
近期,有些事情的苗头,不对劲!
中美围绕船舶业的博弈,已经近乎上升到争夺海权的地步。
从造船业打到北极航道,从港口打到船东背后的股东,从出卖我们的韩国造船厂到美国的最大的造船厂,战线越拉越大。
几乎是无死角的全方位缠斗,且对对方的下手极重。
美国也很清楚,只要这种航运物流体系让中国再这么猥琐发育5年,后面自己的海洋霸权就可能烟消云散。
自古,大国博弈,物流管道的卡脖子,往往是最关键的,也是最要人命的。
至于对出卖我们的韩国船企韩华海洋株式会社下手,是因为这货在拜登时期就出卖我们,还想利用川普提振美国造船业大发横财。
韩国公司,向来喜欢设局坑杀对手,这次我们出手,相当于把韩国对美关税战妥协方案的最关键一步棋(韩国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直接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可以想见,这里面的典范作用,不言而喻了!
其实,美国原本的设计逻辑是:
全面提高中国参与美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体系的“进场费”,而不是真的脱钩断链。通过这个方式,既压制中国的崛起,又可以抽佣自肥,爽歪歪。
但是,目前来看,这一招怕是走不通了。
毕竟,中国近期的反制,呈现出体系性、精准性、狠辣性、步步为营。
这背后,是2018年开始的全面备战备荒战略,正在进入尾部阶段。
大家回忆一下,2020~2021年,村里累计各种提示美国的风险,起码10次以上,近乎是变着法的各种说法都有。
虽然此后美国用俄乌冲突、金融战等方式将祸水外引,眼下,却也是黔驴技穷。
你要不断的想着办法去外部收割,要保持剧情不崩,这还真的是大师级的要求,很难的。
反观中国,这一轮跟川普2.0过手,没有输过。
这意味着,备战备荒的准备工作,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大规模新建粮仓,到能源囤积,到各种战略物资储存,到产能适度保持过剩,到大规模基建的升级,这哪儿是发展经济,这明明就是广积粮啊。
这背后,早已不仅是为终有一天的脱钩断链做足功夫,也是为美国后续随时可能到来的金融海啸夯实护城河栅栏。
也就是说,脱钩断链、直接热武器干架,是明晃晃的潜在风险;可是,美国及其盟友体系内部,随时可能爆发新的金融危机,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严峻风险。
所以,备战备荒,也是对全球新一轮衰退的前置性应对布局。
更何况,美西方国家有一个传统,只要自己快不行了,绝对想尽办法对外找事。
不找事,不招惹麻烦,自己内部会死的更快。
然而,这次海权之争,把整个事情拔高到一个全新的层级。
从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一直想着“重返亚太”。
可是,一直不太成功,这里反而逐步成了我们的经济势力版图。
若是长此以往,相当于欧亚大陆经济带中东亚这块肥肉,慢慢就被中国吃掉了。
那对于背负了37万亿美元国债的美国而言,是可忍熟不可忍。
此外,离开了海洋霸权,相当于世界权力结构性的改变,紧接着就是权利中心的替换。届时,美国极有可能会撤出整个欧亚大陆经济带。
目前,中国的造船产能已经是美国的200多倍,最高端的船舶中国也差不多都掌握了。
历史书上传说具有海洋霸权的中国(大明),貌似又要回归现实。
其实,近期中国这里的准备工作还在紧锣密鼓的推进。
第二批次水桥登陆泊船开始建设,现在产能爆发了(第一批次3艘,这次5艘);三艘泊船串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800米的通道,40分钟卸载150辆车,就是一个合成营。
此外,又下单了4艘075两栖攻击舰。
这是什么意思?大家细品~
备战备荒备衰退,除了防守,何尝不也是一种进攻?!
试想,如果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可是,你的对手就只有嘴炮,那么,进攻的风险和成本岂不是极大的下降了?!
事实上,海权之争,中国这次势必要拿下。
今年至今,我们跟美国的直接贸易跌了3成,可是,出口整体形势依旧不错。
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充分利用了整个东南亚、韩国、东欧、中东、拉美等很多基地,在布局海外产能和物流管道。
如果没有海洋霸权,那这些基地又有什么用处呢?!
美国企业这么赚钱,并不是全部靠创新,这是他们吹的;也不是全靠他们的制度优越性,这是他们编的。
我们产业升级都卷成这样了,竟然收入还提不上去,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毕竟,能够有效组织生产,从来是一个很牛逼的能力。
归根结底,是美国控制着全球的网络、规则、框架和重要的物流军事基地。
这就像你觉得古代皇帝“好手段”,其实不是什么好手段,而是人家有权。
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权,人家也会觉得你有“好手段”。
因此,现在我们也要“争权夺利”,就是要谋求让我们的企业未来更加赚钱,否则所有产业升级全部白费,是为美国人做嫁衣。
那么,到了这一步,备战备荒备衰退的战略高度就不一样了。
如果不惜一战,也要去“争权夺利”,又做了这么充足的准备,那岂能毫无胜算?!
最近,荷兰就是怕美国的制裁,对我们的企业海外工厂痛下杀手。
不过,由于我们现在也是各种工具准备,貌似,这件事荷兰就会跟韩国一样,是要吃瘪的。
让狗学会尊重,除了打他的主人,也要学会痛击他的狗头,这是常识。
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在有一个很致命的bug:
美国经济模式的一个目标是,要求资本持续在每个阶段都要保持盈利。
然而,中国追求的是,长期盈利、全局化盈利,而不是每个领域、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季度都要盈利。
因此,美国做不了全局性的、体系性的、长周期性的布局,我们却可以,原因就在于这里。
其实,经济是一个生态链,部分产业具有公共性,只有其公共性,才能让全局获得利益最大化。那么,这个时候,有形之手出手,就是必须的。
所以,持续动态关注不同产业属性的改变,意义重大。它将直接决定,有形之手如何更加有效的支撑经济。
不能因为有形之手出手,就认定这是管制,也可以是规划和支持。
可是,以目前美国国内每个山头都有垄断资本的玩法,上述这个bug,是无解的。
那么,美国现在操弄船舶、半导体、AI、军武等,也就是自己在跟自己打架。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多强多优秀,全靠“友军”陪衬。
围绕船舶业的博弈,影响巨大,这件事未来的走向和终局,也意味着国运的终局之战不远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