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发抖——“最强法务”公司来袭
在互联网上,流行着这么一句话:
小米最“硬核”的黑科技,不是澎湃OS,也不是智能座舱,而是它的法务部。。
对于小米这家公司,大炮谈不上好感,也谈不上反感,毕竟几乎从未购买过什么像样的小米产品。
至于网络盛传的“小米法务部硬核说”,之前只是道听途说,而这一次,算是真正见识到了。
前几天,成都发生了一起汽车事故,大嘴结合网络视频写了一篇打不开的门,救不了的命!的文章。
文章重点讨论了事故发生后各方救援的响应速度,尤其赞扬了现场热心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车主的壮举。
然而结果依然令人心痛——究其直接原因,是车辆在碰撞后车门如被焊死一般无法打开,导致外部救援无法及时展开。
而车门之所以打不开,又与一个备受争议的设计缺陷有关:隐藏式门把手在断电、电子锁失灵的情况下,可能阻碍救援。
文中用大篇幅的内容介绍了汽车门锁的结构,包括机械锁与电子锁的区别,也提及工信部对汽车门把手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稿。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全文没有提及事故车辆的具体品牌、型号,也未作任何指向性暗示。
但就是这样一篇阅读量不足两千的文章,竟引来了小米法务部的关注,并向平台发出投诉撤稿函。
投诉描述中,小米方面提出两点主要理由:一、成都公安已发布警情通报,认定驾驶员系酒后驾驶导致车辆碰撞,所谓“小米汽车自燃”属恶意捏造;
二、文章在无事实依据、未了解事故全貌的情况下,恶意杜撰“小米汽车自燃、车门打不开”等内容,抹黑其产品质量、诋毁结构设计合理性,误导公众,对品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首先,大炮完全认同小米声明的第一点:一切必须以警方通报为准。
可问题来了——我那篇文章里,何曾出现过“小米汽车自燃”这六个字?其次,全文唯一提到“小米”二字的地方,只有一段陈述:“今年3月,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中,其半隐藏式门把手没有打开也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今年3月的那起事故,不少人都知道的,安徽高速小米SU7发生碰撞爆燃,造成三位女大学生不幸离世。
因为这起事件,小米创始人雷军个人社交媒体还断更了好久。
除了这一句话之外,全文再未出现“小米”二字,又何来“抹黑小米”之说?难不成,全世界出事故的车,都成了你们家的?
在昨天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发表演讲时呼吁:“企业应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到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上,共同抵御网络水军、黑公关等乱象……”
大炮在此郑重声明:咱既不是水军,也不是黑公关,只是就事论事:车撞了,门能不能打开?电池到底安不安全?
再次强调,这是对所有新能源汽车的普遍性质疑,小米,请勿对号入座。
遥想当年,小米公司成立时就是靠“发烧友文化”起家的,论坛里粉丝吵翻天,雷军亲自下场回复,一句“不服跑个分”火遍全网。
那时候,用户敢骂,公司敢接,反而攒下了一大批死忠粉。
可如今呢?公司做大了,船变重了,风浪稍大一点,第一反应不是稳舵前行,而是——开炮。
而且不是精准打击,更像是全网火力覆盖。
一边喊着“用户共创”,一边却试图捂住用户的嘴。前脚说“欢迎大家提意见”,后脚就发投诉函、律师函。
这场景,就像请人吃满汉全席,桌上却贴着一张纸条:“吃可以,但不准评价咸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