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来了趟中国,金正恩像变了个人:给我10年,还你一个崭新的朝鲜!   朝鲜现在所处

来了趟中国,金正恩像变了个人:给我10年,还你一个崭新的朝鲜!   朝鲜现在所处的局面,从外部看,无核化谈判基本卡住了,国际制裁的枷锁依然沉重,从内部看,长期“先军政治”下的资源消耗不小,老百姓对过上更好日子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所以,金正恩的这个“十年之约”,可以看作是他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个总宣言,朝鲜的发展重心,似乎正从“一切为了安全”,逐步转向“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个转变,在他这次的访华行程里就能找到痕迹,他这次看的,不止有传统的历史纪念地,更多是去参观了中国的农业科技园、现代企业,你能感觉到,他是在认真地“取经”,想弄明白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中国那些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高耸入云的科技大厦,无疑都在为他心中的那个新朝鲜蓝图,提供了最直观的参考。   那么,问题来了:他口中的“崭新朝鲜”,到底会长啥样?我觉得,它肯定不只是平壤多几栋高楼那么简单,它的核心内容,可能包括下面这几点:   第一,这不会是全盘照搬别人,更可能的是在确保绝对稳定和控制的前提下,划出一些“特区”来做实验,吸引外资和技术,但又把外界的影响严格限制在固定区域内。   第二,朝鲜也不是完全活在旧时代,它可能会有限度地发展内部网络和移动通信,用数字技术来提升管理效率和部分产业的水平,形成一种独特的、受控的数字化模式。   第三,在稳住中朝传统关系的同时,朝鲜很可能会尝试和俄罗斯、东南亚甚至欧盟等更多方接触,寻找打破制裁困局的机会,拓展经济合作的空间。   当然,这条路绝不好走,最大的难点,就是怎么在“放开一点”和“管住一切”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经济上要注入活力,难免会有新信息、新观念进来,这对一个高度强调思想统一的社会来说,挑战是巨大的,更何况,它视为护身符的核武器,与它想摆脱制裁、融入国际社会的目标,从根本上就是相互矛盾的。   所以说,金正恩这个“十年之约”,本质上是一场押上了国运的豪赌,他赌的是,能在不动摇体制根基的前提下,通过经济上的有限放开,给国家续上新的活力,从而保住政权的长远未来,他也在赌,国际社会最终会因为它展现出的发展潜力和战略价值,而不得不与其达成某种妥协。   这场赌局的结果,不仅会决定朝鲜自身的命运,也会成为世界观察一个封闭国家如何转型的独特窗口,无论最终是成是败,金正恩正在做的这件事,都注定会写进历史。   在我看来,金正恩抛出“十年计划”,是个很聪明的策略,他其实是在试图改变话题,把国际社会的焦点,从让他完全弃核这个难题上,转移到讨论朝鲜的“发展权”上来,这步棋的好处是,他变被动为主动,给自己塑造了一个看起来更积极、面向未来的形象。   但这个计划本身,有个几乎无解的核心矛盾:他既想拿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又不愿意接受随之而来的社会活力和信息流动,他渴望被国际社会接纳为一个“正常”国家,却死死抱着让周边国家都无法安心的核武器,这种“好处我全要,代价我不付”的心态,让他的承诺听起来总是有点悬。   我认为,未来十年的关键,其实不在于朝鲜能建起多少工厂,而在于它能否破解那个“安全与发展”的死循环,朝鲜的困境在于,它把核武器当成终极安全保障,但这把“安全锁”却恰好锁死了它经济发展的几乎所有外部门。   要打破这个循环,钥匙并不全在平琅手里,也需要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展现出更灵活、更有创意的外交思维。   比如,能不能考虑采用“小步走”的策略,用部分制裁的放松,来换取朝鲜在核问题上的一些实质性倒退,从而一步步地积累互信?   对中国来说,一个保持稳定、并能逐步走向开放的邻居,符合我们的利益,我们可以扮演“示范者”和“稳定器”的角色,通过务实的合作项目,引导其变革的方向,但同时必须坚守半岛无核化的底线。   说到底,金正恩的这十年,最终会验证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在当今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想靠着完全封闭自己来实现真正的强大,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场赌局的结局,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是对全球政治智慧的一次大考,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