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突破!已退休或到龄未退人员继续工作将合法化,薪酬社保有法可依 2025年7月3

突破!已退休或到龄未退人员继续工作将合法化,薪酬社保有法可依 2025年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多部门发布《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已退休或到龄未退人员继续工作的权益保障标准,为数千万老年劳动者撑起法律保护伞。这一政策突破,既是对人口老龄化现实的积极回应,也为构建包容性劳动关系注入新动力。 法律保障:从“灰色地带”到“明文规定” 长期以来,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因无法直接适用现行劳动法,面临维权依据不足、工伤认定难、薪酬拖欠等困境。新规首次明确“超龄劳动者”定义,即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3岁、女性干部58岁、女性工人55岁)仍从事有报酬劳动的人员,并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其签订书面用工协议,详细约定工作内容、报酬、社保等关键事项,彻底消除劳动关系“灰色地带”。 薪酬社保:最低工资、工伤保险全覆盖 新规对薪酬和社保作出硬性规定:用人单位支付超龄劳动者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支付,杜绝克扣或拖欠。在社保方面,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继续工作不影响原有待遇;未达缴费年限者,可选择个人缴费或与用人单位协商参保。尤为关键的是,新规强制要求用人单位为超龄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用全部由单位承担,个人无需缴费。这意味着,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劳动者可依法享受医疗费报销、伤残补助等待遇,彻底改变过去“工伤不认账”的维权困局。 权益升级:健康保护、加班限制双护航 考虑到超龄劳动者的身体状况,新规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其从事高空作业、矿井作业等高危岗位,以及粉尘环境等职业禁忌劳动。同时,原则上不安排超龄劳动者加班,特殊情况需严格支付加班费。这些条款体现了法律对老年劳动者健康权益的特殊保护。 社会意义:激活“银发人力资源”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7亿,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有继续工作的意愿和能力。新规的出台,不仅为老年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企业规范用工、减少劳动纠纷提供了明确指南。专家指出,这一政策与延迟退休改革相呼应,有助于提高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促进人力资源红利转化,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该规定正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8月31日。随着政策落地,超龄劳动者将在人生的“加时赛”中享有更多尊严与保障,而社会也将迎来更加包容、公平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