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0岁男孩被烟花击中头部身亡案二审开庭,责任认定引热议 2025年10月13日

10岁男孩被烟花击中头部身亡案二审开庭,责任认定引热议 2025年10月13日15时,河南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内,一场备受社会关注的民事案件二审正式开庭。这起案件源于2024年2月12日大年初三晚,河南开封市尉氏县发生的一起悲剧——10岁男孩可可被一枚“狼嚎”烟花击中后脑勺后爆炸,虽经5天全力抢救,仍不幸离世。 案件回顾:烟花夺命,悲剧震惊社会 事发当晚,可可随父亲在尉氏县北三环附近的网红桥游玩。人群中突然窜出的“狼嚎”烟花击中可可后脑,现场顿时陷入混乱。可可被紧急送医,先后接受3次开颅手术,但最终因伤势过重离世。经警方调查,14岁的刘小强(化名)被认定为嫌疑人,但因未满14周岁未被刑事立案。 2024年4月,邢庄乡政府向尉氏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小强及其监护人支付垫付的60万元赔偿款。同年7月31日,一审法院判决刘小强及其家属承担40%的赔偿责任,邢庄乡政府因管理疏漏担责50%,受害者监护人因监护不力担责10%。法院认定总损失为95万元,并判定精神抚慰金赔偿总额为7万元。 二审焦点:证据争议与责任划分 二审前夕,刘小强父亲向媒体表示,儿子坚称未燃放致害烟花,且警方证据存在矛盾。他指出,儿子两次接受讯问时均承认购买“狼嚎”烟花,但父母提交的录音、照片等证据不足以排除合理怀疑,无法证明供述系受胁迫作出。此外,关键物证“致害烟花留存物”遗失,导致无法通过比对进一步锁定责任人。 尉氏县公安局则强调证据的“唯一性”,称结合目击者证言、侦查实验笔录及刘小强的供述,认定其为侵权行为人的可能性远高于其他假设。而法院一审判决依据“高度盖然性”原则,认为现有证据足以支持刘小强担责的结论。 社会反思:安全燃放与法律规制 此案再次将烟花燃放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尽管开封市政府曾规定春节期间可在空旷区域燃放烟花,但事发地网红桥因人流密集、缺乏监控,成为事故高发区。据目击者描述,案发当晚桥上超5000人聚集,放炮纸堆积如山,安全隐患突出。 法律层面,专家指出,民事赔偿与刑事追责存在本质差异。尽管刘小强因年龄未被刑事立案,但其监护人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此外,案件暴露出烟花销售监管漏洞——警方查获的“狼嚎”烟花售卖者方旭(化名)仅被追加为被告,但非法销售链条的追责仍需深化。 庭审现场:真相追寻与责任厘清 二审庭审中,刘小强是否出庭成为关注焦点。其父亲透露,儿子“特别想出来说清楚”,但最终是否到庭仍存变数。法庭上,双方围绕证据链完整性、目击者证言可信度及管理责任划分展开激烈辩论。 这起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伤痛,更是全社会对公共安全与法律规制的深刻警示。无论二审结果如何,它都提醒我们: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必须严守安全底线,让欢声笑语不再被意外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