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男子南太行山失联:百人救援队冒雨逆雾,生命至上书写大爱篇章 2025年10月9日,河南新乡南太行山深处,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正在紧张进行。29岁的商丘男子饶某某在辉县市上八里镇上午峪村徒步时失联已超48小时,当地公安、消防、蓝天救援队等十余支专业力量及上百名志愿者,在暴雨与浓雾中展开地毯式搜救,用行动诠释“生命至上”的救援精神。 迷途:野山探险遇险情 10月7日上午,饶某某独自驾车抵达上午峪村,将车辆停放在“上午峪老农家”后,未携带任何专业装备便进入未开发野山区域。据农家乐老板回忆,饶某某原计划当晚返回住宿,但直至20时许,他突然致电求助:“迷路了,手机快没电了!”这通电话成为他与外界的最后联系。次日,农家乐老板发现异常后立即报警,一场跨越昼夜的救援行动就此展开。 逆行:暴雨浓雾中的生死时速 10月9日,南太行山迎来持续降雨,气温骤降至13℃,山间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足4米。“这样的天气下,连救援队员都容易迷路。”新乡市蓝天救援队队员宋先生坦言。尽管如此,13名蓝天队员仍携带热成像仪、担架、绳索等装备,与卫辉、焦作等地救援队组成联合搜救组,沿着羊肠小道向海拔800米的蝎子楞区域推进。与此同时,无人机因强风无法起飞,搜救犬也因气味消散难以追踪,救援队只能依靠人力和经验,在湿滑的悬崖边缓慢前行。 “我们最大的担忧是失温。”宋先生指着队员背包中的保温毯和急救药品说。山区夜间气温仅7℃,若失联者未携带保暖物资,生存概率将大幅下降。为此,救援队特别安排医疗组携带血液透析设备待命,并协调直升机随时准备空投物资。 坚守:全民接力守护生命 10月10日,失联者父亲饶先生从商丘永城赶至现场,看着搜救队员在泥泞中跋涉的身影,他哽咽道:“儿子经常爬山,没想到会出这种事。”当地村民自发组成后勤组,为救援队烧热水、送干粮,更有十余名村民主动加入搜救队伍。上八里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已动员全镇干部参与物资调配,并联系移动公司架设临时信号基站。 社交媒体上,南太行救援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网友纷纷留言:“愿平安归来”“致敬逆行者”。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紧急调派3台卫星电话支援,确保搜救指令畅通无阻。 警示:野线探险需敬畏自然 这起事件再次为户外运动敲响警钟。据统计,2025年以来,南太行山区域已发生12起游客迷路事件,其中8起涉及未开发区域。上八里镇政府9月发布的《野游徒步路线安全告知书》明确指出:“未开发区域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严禁擅自进入。” “真正的探险者,首先应该是个生存专家。”户外安全专家李伟强调,徒步前需必备GPS定位仪、急救包、高热量食物,并提前向亲友报备路线。他特别提醒:“遇到迷路时,应立即停止移动,利用反光物发出求救信号,切勿在恶劣天气中强行突围。” 截至10月11日11时,搜救行动仍在继续。山间的浓雾尚未散去,但百余盏头灯组成的光带,正穿透雨幕照亮每一条可能存在生命的沟壑。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不仅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与勇气,更彰显着生命至上的永恒信念——无论前路多么艰险,总有一群人,愿为你逆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