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无人岛净土:从生态危机到全民行动 2025年10月,福建漳州南碇岛的生态危机引发社会震动。这座被列入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核心保护区的无人岛,因独特的火山岩柱群地貌成为国家级地质遗迹,却因非法旅游活动沦为“垃圾天坑”。央视镜头下,塑料瓶、食品袋在礁石间腐烂,燃烧后的玄武岩柱裂痕纵横,140万根柱状节理在人类活动中岌岌可危。这场生态保卫战,正呼唤着全社会的觉醒与行动。 生态之殇:无人岛的伤痕触目惊心 南碇岛的悲剧始于“非法包船”的灰色产业链。社交平台上,“上岛攻略”详细标注包船价格与路线,整美村码头每天三个航次的渔船载着游客涌向禁区。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游客攀爬的“步道”实为踩踏形成的危险小径,宽度不足半米,两侧是陡峭悬崖。更令人痛心的是,岛内“垃圾天坑”堆积着各类废弃物,游客甚至用工具挖掘玄武岩石柱作为“纪念品”。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张绪教指出,玄武岩柱在热胀冷缩下会加速风化,游客的露营、生火行为已造成不可逆的物理破坏。这些形成于百万年前的地质奇观,正因人类短视的“探险”而濒临崩溃。 法律之剑:斩断非法旅游黑手 《海岛保护法》明确规定,未经批准登岛属违法行为。然而,记者在整美村码头看到的联合执法岗亭空无一人,非法包船竟成公开生意。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强调,组织者与运输方需承担主要责任,游客自身也因重大过错面临风险。今年“五一”期间,广东清远“一线天”溪谷的溺亡悲剧与福建四礵列岛的游客滞留事件,已为盲目探险敲响警钟。 法律严惩的利剑正在出鞘。律师指出,组织非法登岛可处2万至2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拘留;若造成生态破坏,还需承担修复费用。社交平台上的“攻略”发布者亦难逃干系,其内容可能构成违法信息传播。 全民之责:从旁观者到守护者 生态保卫战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大连长海县通过贝壳回收体系将海洋固废转化为艺术品,恒力石化建设PTA残渣无害化装置实现零排放,这些案例证明保护与发展可以共赢。专家建议建立“预防-监管-修复”全链条机制:利用卫星遥感实时监测生态变化,要求游客缴纳生态保证金用于修复,在社交平台推广“无痕旅游”理念。 公众意识的觉醒至关重要。当“渔猎齐哥”等环保志愿者累计投入600人次清理3600余袋垃圾时,当漳浦县文旅局紧急展开调查时,我们看到了改变的希望。每一位拒绝乱扔垃圾的选择,每一次对非法旅游的举报,都是对地球未来的投票。 夕阳下的南碇岛,玄武岩石柱沉默伫立。它们承载着地球演化的密码,也映照着人类文明的反思。正如生态环境部负责人所言:“保护无人岛,本质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底线。”这场生态保卫战没有旁观者,唯有全民携手,才能让140万根玄武岩石柱继续诉说亿万年的地质传奇,让无人岛的碧海蓝天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