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蒋军中的高级军官曾是一名红军高级干部却因仇恨杀害自己的搭档投靠蒋军。此人正是出生江西瑞金地主家庭的杨遇春。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一个生在瑞金、早早投身革命的本地人,怎么会走到与红军彻底对立的地步?这得从他的家庭背景说起。杨遇春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地主,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在瑞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他家的财产被没收,亲属也受到冲击——这份源于家族利益的怨恨,像颗种子一样埋在了他心里。 早期的杨遇春其实很有军事才华,在红军里从基层干起,凭着能打硬仗的本事一路升到师级干部,还和当时的搭档、同为高级指挥员的王尔琢配合过。可他心里的那点私怨,始终没被革命理想压下去。随着红军队伍不断壮大,纪律也越来越严,杨遇春总觉得自己的“委屈”没处说,反而觉得革命在“针对”像他这样的“旧家庭出身者”。 真正让他彻底倒向国民党的,是一次内部矛盾的爆发。1933年,他和搭档在军事部署上产生分歧,争论中旧怨被点燃,杨遇春竟然趁着夜色,残忍杀害了自己的战友,带着部队里的几个亲信偷偷叛逃,直奔国民党军队的驻地。蒋介石得知后特别高兴,觉得这是“挖红军墙角”的好机会,不仅给了他高官厚禄,还让他专门负责“清剿”红军——昔日的红军高级干部,转眼成了屠杀昔日同志的刽子手。 更讽刺的是,杨遇春叛逃后,为了向国民党表忠心,把自己对红军的了解全抖了出来,包括不少根据地的布防和作战习惯。那段时间,红军在他负责的“清剿”区域损失不小,很多普通战士和群众都死在了他指挥的战斗里。可即便如此,国民党内部对他也始终带着防备,毕竟一个能杀害自己搭档的人,谁也不敢真正信任。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节节败退,杨遇春眼看大势已去,偷偷跑到了台湾,最后在台湾默默无闻地病死,连个像样的记载都没留下。 其实回头看杨遇春的人生,挺让人唏嘘的。他有军事天赋,本可以在红军队伍里留下属于自己的正面历史,可他偏偏把家族私怨凌驾于革命大义之上,用极端的方式选择了背叛。这种因为个人利益就抛弃信仰、杀害同志的人,不管在哪一方,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历史早就把他的所作所为钉在了耻辱柱上,成了革命队伍里永远的反面教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