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印度国安顾问:中国用了12年,花了3000亿美金,才研发出5G,而印度只用两年半

印度国安顾问:中国用了12年,花了3000亿美金,才研发出5G,而印度只用两年半。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在印度理工学院演讲时抛出一句惊人言论:中国为研发5G砸下3000亿美元,而印度仅用两年半就实现了突破。 要弄清楚这番话背后的门道,得先从中国 5G 的发展轨迹说起。中国在 5G 领域的布局远早于外界想象,早在 2013 年就成立了专门的 5G 推进小组,开始系统性规划技术研发方向,这比印度启动相关工作早了整整七年。 2016 年前后,中国全面启动 5G 技术研发试验,从关键芯片、核心网设备到终端产品,构建起全产业链的研发体系。 所谓 3000 亿美金的投入并非虚指,这其中既包括运营商的网络建设费用,也涵盖了企业在技术攻关、专利布局、产业链培育上的持续投入,比如华为一家就累计投入超 200 亿美元用于 5G 相关研发,截至 2024 年,中国企业拥有的 5G 标准必要专利占比超过 42%,稳居全球第一。 2020 年中国正式启动 5G 商用,到 2025 年已建成 374 万个 5G 基站,覆盖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这样的规模和深度,是长期投入积累的结果。 印度所谓 “两年半研发出 5G”,则始于 2022 年底的 5G 商用启动计划。当时印度政府推出 “5G 印度” 倡议,联合本土运营商和外资企业加速网络部署。 不同于中国的全链条自主研发,印度的 5G 发展更多依赖技术引进,核心设备主要来自爱立信、诺基亚以及华为的部分设备,本土企业在芯片、射频器件等关键领域的参与度极低。 印度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 5G 商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采用了成熟的商用技术方案,省去了前期漫长的基础研发和标准制定过程。 截至 2025 年中,印度建成的 5G 基站约 48 万个,主要集中在德里、孟买等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农村地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用户渗透率仅为 18%,远低于中国的 48%。 两者的发展路径差异还体现在产业链自主可控程度上。中国经过 12 年的培育,已经形成从上游芯片设计(如华为海思)、中游设备制造(如中兴、华为)到下游终端应用(如智能手机、工业互联网)的完整 5G 产业链,自主可控率超过 70%。 而印度的 5G 产业链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基站建设所需的核心元器件 90% 以上需要从中国、韩国等国家采购,本土最大的电信设备商信实工业,其 5G 设备也大量采用外来技术授权。 这种 “拿来主义” 虽然加快了商用速度,却也导致印度 5G 建设成本居高不下,单基站建设成本比中国高出约 30%。 印度国安顾问的言论或许忽略了技术研发的本质差异:中国的 12 年投入是从 0 到 1 的原创性突破,构建了自主的技术标准和产业生态;而印度的两年半则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应用落地。 截至 2025 年,中国 5G 已融入 71 个国民经济大类,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催生了超万亿级的新产业;印度的 5G 应用还主要集中在高清视频、移动游戏等消费领域,行业应用尚处于试点阶段。 两种发展模式各有路径选择,中国的长期投入换来了产业链的主动权和应用的领先性,印度则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了快速商用,但后续在自主创新和产业链建设上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随着全球5G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创新,印度若不能真正突破自身的技术壁垒,那么所谓的自主研发5G技术的梦想,恐怕只能停留在这片自娱自乐的氛围中。 信源:参考消息

评论列表

plkjyuio
plkjyuio 4
2025-10-16 20:02
带不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