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出差长沙回来问,国内最像上海的是哪个城市?我说天津,他说不是。他说是长沙,为什么?因为他几天时间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乡里别,让他想起上海的阿乡。从这方面讲,长沙确实是一个比伦敦还注重口音的城市,除开市区,哈是乡里别。即使是操着长沙话,但只要一开口,就能听出对方是宁乡人还是益阳人。这句乡里别成为了很多人的口头禅,也许倒不是真的是歧视和恶意,有时可能是一种友好的调侃。这背后还是文化的根源,长沙可是几千年湖湘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经济上可能曾经有超过长沙的,但地位上省内无其他竞争者,所以本地人骨子里肯定是带有优越感的,在面对大量的外地人涌入长沙时,这句“乡里别”就是就是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情绪出口。这点跟上海有点像,不是上海本地人,但凡有点意见不一或数落上海时,都将对方叫做阿乡,尤其是在网络上最为常见。但上海话还是比较柔软和委婉,长沙话比较冲,说话像吵架,音调特别长,好像是故意要与别人区别开来,划定界线似的。尤其是官方主流电视媒体的主持人,以说这种长沙话为荣,无论其是否长沙本地人。现在长沙虹吸省内13个充电宝,越来越多的“乡里别”涌入长沙,会自然不自然的以说长沙话为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