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传来好消息! 10月14日,俄罗斯咨询公司Anketolog发布了一项关于“俄罗斯人对中国兴趣”的调查结果。数据上说,有72%的俄罗斯人想来我国,还有69%的人直接说对我国很有兴趣。 而这股热情能烧起来,核心就是旅游观光、购物消费、看病这三大需求,再加上免签政策这把 “助燃剂”,彻底把俄罗斯民众的期待给点燃了。 先说说旅游观光,这几乎是俄罗斯人最直接的兴趣点。不用往远了去,黑龙江黑河的早市就是最生动的例子。每天清晨五点多,零下十几度的寒风里,来自对岸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俄罗斯人拎着保温饭盒就往早市冲,豆浆油条、蛋堡包子成了他们的 “必修课”。 卖了 30 年冻梨的张建国现在俄语常用语说得溜,一边哼《喀秋莎》一边敲冻梨,冰壳裂开的瞬间总能引来一堆举手机拍照的俄罗斯游客。 莫斯科来的美食博主叶卡捷琳娜拍着流蜜的冻梨感慨,这味道像极了阿尔泰山的冰雪,还特意配文说俄罗斯的 “面包是万物之首” 和中国的 “民以食为天”,在早市的烟火气里找到了共鸣。 不止黑河,海南 2024 年接待了 17.8 万名俄罗斯游客,同比直接涨了 11 倍,阳光沙滩成了他们过冬的新选择;就连新疆伊犁的赛里木湖、喀赞其民俗村,也能看到带着家人打卡的俄罗斯游客,伊宁市的出租车司机还会切换哈萨克语跟他们聊天,下车时少收几块钱说 “邻居串门不用计较”。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比任何宣传都管用,自然让更多人动了心。 购物消费更是把俄罗斯人的热情推得更高,毕竟谁能拒绝物美价优的好东西呢。2025 年 9 月中俄免签政策落地后,国庆期间上海的商圈里全是 “扫货” 的俄罗斯游客。 正大广场的华为旗舰店,有个俄罗斯顾客一口气买了 6 台折叠电脑,每台两万多块也不犹豫;百联青浦奥特莱斯更热闹,俄罗斯游客拖着行李箱直奔运动品牌店,POLO、NIKE 成了热门选择,短短两天就有 61 笔离境退税,俄罗斯直接成了退税客源榜首,比去年同期涨了 177.27%。 边境口岸的购物更日常,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2024 年进出中方区域的旅客达 749.5 万人次,同比增长 79%,里面的商铺大多配了翻译,俄罗斯人每月都来采购服装、小家电,商人巴合特江甚至一次能批 2 吨床上用品,因为 “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卖得火”。 更方便的是移动支付,俄罗斯游客揣个手机就能买单,连街边文创店印着陆家嘴图案的护手霜,都能凑单到 500 元退税标准,这种顺畅的消费体验,可不比在本国逛街香? 看病这个需求看似低调,实则藏着不少刚需。黑河对岸的叶卡捷琳娜就常来中国看牙医,看完顺便买日用品,坐船 10 分钟就能回家。 这背后是中俄医疗合作的便利,边境医院早就备好了俄语标识,医生也能通过翻译软件沟通,像牙科、骨科这类常规诊疗,不仅技术靠谱,费用比俄罗斯还划算不少。而且免签政策落地后,不用再为签证跑腿,当天来当天回,对需要定期复诊的人来说太省心。 有数据显示,俄罗斯年轻人对中国的好感度高达 95%,这些年轻人更愿意尝试跨境医疗,毕竟谁都想花更少的钱享受到实在的服务,这种口碑慢慢传开,自然吸引了更多人把中国列为就医的备选。 说到底,这一切热度的关键推手还是免签政策。2025 年 9 月 15 日开始的免签试行期,直接把 “说走就走” 变成了现实。霍尔果斯口岸的免签通道里,俄罗斯游客 15 分钟就能办完通关手续,智能闸机 5 秒就能 “无感” 通过,再也不用提前好久准备材料、排队等签证。 政策刚落地半个多月,上海商圈的俄罗斯游客就比五一多了两成,餐厅都开始新增红菜汤这类俄罗斯菜肴。 再加上 2024-2025 年 “中俄文化年” 的加持,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里《咏春》演出谢幕时掌声雷动,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罗斯卖了 6.88 亿卢布票房,这些文化交流让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认知不再停留在想象里。 2024 年中俄贸易额都涨到 2448 亿美元了,中国连续 15 年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民间往来怎么可能不热络? 这么一看就明白,72% 的赴华意愿和 69% 的兴趣度绝非偶然。旅游有烟火气,购物有实在货,看病有便利条件,再加上免签政策拆了 “门槛”,文化经贸合作铺了 “路子”,俄罗斯民众自然愿意把对中国的兴趣变成实实在在的旅程。 毕竟能早上在黑河喝甜豆浆,中午在上海买数码产品,下午还能享受到贴心的医疗服务,这样的体验谁能不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