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你们,高市早苗这个人,从根子上就跟我们中国不共戴天! 高市早苗的政治轨迹其实很有代表性,特别是在日本战后政治右倾化趋势当中。她不是哪天突然跳出来说句让人不舒服的话,而是从她步入政坛的第一天起,就立场鲜明地站在一条与中国对立的线上。 她反对道歉外交,反对对亚洲邻国的战争赔偿谈话,甚至反对在教科书中写清楚侵华战争的历史事实。 她多次公开表示,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不需要再作“非理性的自我否定”,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是在替军国主义洗地。她的这些主张,和中国对历史问题的基本立场完全背道而驰,毫无交集空间。 她曾担任日本总务大臣,在任期间推动了不少涉及舆论控制和信息政策的措施。她主张对媒体的“偏颇报道”进行干预,尤其是对那些批评安倍政府的媒体,她表示政府可以“提醒”其遵守公正性原则。 她认为维护国家形象比表达多元意见更重要,而在她眼里,国家形象就是以右翼立场为主导的统一叙事。这种立场延伸到对外政策上,就是对中国的强硬乃至敌对。 她对中国的态度,不是偶尔几次言语上的冲突,而是一贯的冷漠甚至敌视。她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对中国“不能抱有幻想”,认为中国是“对日本国家安全的现实威胁”。 她支持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支持日本自卫队扩权,也主张修改和平宪法,允许日本拥有“进攻性”防御能力。 表面上说这是为了应对“区域不稳定”,但她口中的不稳定,主要指的就是中国的崛起和影响力扩张。 从她的角度出发,中国越强,日本就越需要“重新武装”。而她在这条路线上的坚持,已经超出了正常国防讨论的范围,更像是某种意识形态的执念。 而且,她不仅仅自己这么想,还一直在拉拢和整合日本国内的保守力量,推动一整套“去战后体制”的政治工程。 她是日本保守派智库“日本会议”的重要成员,该组织以维护天皇制度、修改宪法、强化国家意识为目标,其内核就是一种软性的民族主义。 这种政治力量的特点是对中国的不信任和警惕几乎写在脸上。他们不认为中日之间存在“和解”的可能性,而只相信“威慑”与“防备”。 高市早苗在这个圈层里,不是边缘人物,而是核心推手之一。她的影响力,不只是她自己说了什么,而是她代表了一种集体的政治意志,这才是问题的根子。 说句实话,与其说她是一个单独的政客,不如说她是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的缩影。她的政治理念、政策主张、人事任命、外交言论,几乎都在稳步推进这一进程。 她的存在和地位,说明日本有一股势力正在试图从制度上重新定义日本的安全战略和国家认同,而中国则被他们设定为主要的“他者”和“威胁”。这不是简单的外交摩擦,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战略对抗思维。 所以说,高市早苗这个人,从根子上就与我们中国价值观和国家利益格格不入,这不是因为她说了某一句话,而是因为她的整套政治系统、意识形态取向以及政策方向,都是以对中国的防备甚至对抗为前提。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战略清醒,不仅要关注她说了什么,更要关注她做了什么,准备做什么,以及她代表的那股力量未来可能会如何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