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二战中最奇葩的德国集中营!由城堡改建,战俘不仅能领工资,还能在里面造飞机越狱!

1940年夏季,一架德国军用运输车在德国萨克森州的乡间道路上颠簸前行。车内,一群英国和法国军官战俘沉默地坐着,他们的目光

1940年夏季,一架德国军用运输车在德国萨克森州的乡间道路上颠簸前行。

车内,一群英国和法国军官战俘沉默地坐着,他们的目光透过栏杆窗,注视着远处越发清晰的古老城堡——科尔迪茨堡。

当车辆驶近,那座耸立在陡峭悬崖上、三面被穆尔德河环绕的中世纪城堡令他们倒吸一口凉气。

一位英国军官喃喃自语:“上帝啊,他们要把我们关进童话里的龙穴吗?”

德军守卫冷冷地回答:“先生们,欢迎来到德国最高安全级别的战俘营。戈林元帅亲自保证,没有人能从这里逃脱。”

01

科尔迪茨城堡始建于1014年,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中世纪城堡。

它曾经是王公贵族的居所,也曾作为疗养院和精神病房。

二战爆发后,纳粹德国需要一座符合《日内瓦公约》的“模范战俘营”,以向国际社会展示他们对待战俘的“人道”态度。

1940年,科尔迪茨堡被改造成专门关押盟军军官的战俘营,被称为Oflag IV-C。

这里很快聚集了来自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精英军官,特别是那些有过多次逃跑经历的“不可救药”的战俘。

德国人自信地认为,没有人能从这座城堡逃脱。

城堡矗立在陡峭的岩石山坡上,三面环绕着河水,一面是悬崖,只有两个戒备森严的小门作为出口。

高墙、铁窗、铁丝网、警卫塔、警犬、探照灯、机关枪一应俱全。

戈林元帅曾自大地评价:“没有人能从这里逃跑。”

02

与想象中可怕的纳粹集中营不同,科尔迪茨战俘营的生活条件令人惊讶地优越。

德军管理者严格遵守《日内瓦公约》,战俘们不仅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还有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进行健身和户外活动。

英国上尉彼得·帕克后来回忆道:“我在那里的日子过得不错,我认为这是我呆过的最舒服的一个战俘营。”

战俘们每天只需完成日常劳动,而且劳动量非常少。

除了三次必到的点名时间外,其余时间完全由战俘自由分配。

营内设有图书馆、电影院,甚至还定期举办舞会和戏剧表演。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战俘还能领取工资,每年享受8天带薪假期,每月接受体检。

许多战俘后来回忆,他们的伙食比德国守卫还要好,因为每周都有红十字会的包裹寄来,里面有食物、香烟、巧克力等各种好东西。

03

科尔迪茨战俘营的独特氛围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管理人员的另类态度。

第一任管理者马克思·施密特上校已经73岁,一心只想退休,对集中营的管理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实际管理战俘营的是安全主管保罗·普里姆,一个46岁的精神小伙。

他热情开朗、幽默风趣,酷爱和各国战俘交朋友,从一线战场调到战俘营后,就一心一意搞起了品酒事业。

施密特上校甚至向战俘公开表示:“科尔迪茨堡战俘营允许越狱行为,但保留终止越狱的权利。”

普里姆主管则补充强调:“越狱失败将处以恐怖的单人禁闭刑罚。”

这种不同寻常的态度使得越狱运动瞬间风靡整座战俘营。

战俘和守卫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你尽管逃,我负责抓。

04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科尔迪茨战俘营成为了二战中越狱次数最频繁的监狱,共发生了174起越狱事件,316人参与,32人成功逃脱。

战俘们为了自由,发挥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勇气。

1940年年底,英国军官阿兰想出了一个奇特的越狱方法。

他让两个法国军官把自己夹在两张草垫中间抬上卡车,顺利被运出了城堡。

九天后,又累又饿的阿兰实在走不动了,在一座公园里被德国人重新抓住,送回科尔迪茨关了三个月禁闭。

1942年9月,身材矮小的皇家空军飞行员多米尼克·布鲁斯被战友们戏称为“半个人”。

当德国看守命令战俘们把多余的私人物品装入纸箱统一存入仓库时,布鲁斯的机会来了。

战友们把他“打包”进一只三平方英尺的纸箱,抬进仓库。当天晚上,布鲁斯成功越狱,只在纸箱上留下几行字:“寇地兹的空气实在不适合我,再见了。”

05

伪装越狱是战俘们常用的手段之一。

1942年1月28日,法国军官皮热杜在同伴们的配合下,弄断集中营的保险丝。

当德国看守派电工进行修理时,皮热杜换上跟电工一模一样的衣服,拎着跟电工一模一样的工具箱,大摇大摆地走向集中营大门。

遗憾的是,当过第一道岗后,在第二道岗哨兵喝问口令时,皮热杜自知难以蒙混过关,只得举手投降。

另一位法国军官布莱的选择更加疯狂:男扮女装,试图大摇大摆地从正门出去。

这一计划起初十分顺利,但由于他不懂德语,在面对德军的盘问时暴露了身份,被罚关禁闭。

最精彩的伪装事件发生在1942年,两名英国战俘和两名荷兰战俘伪装成德国军官,两人一组展开行动。他们沉着冷静地穿过战俘们表演的剧场,走进了院子。

走出大门时,不明就理的卫兵甚至还向他们行了军礼。

06

1941年年初,一群英国战俘发现了食堂下面的下水道可能通向自由。

他们凑了500马克贿赂执勤哨兵,11个人趁天黑钻进下水道,逃出了集中营。

然而,那个被贿赂的哨兵害怕受到连累,最终还是打电话报告有人越狱。

这些军官们很快被追捕回来,但为了不堵死这条“贿赂路线”,他们并没有举报那个受贿的哨兵。

九名法国战俘则利用城堡里复杂的管道,组织了一个长期的隧道挖掘项目。

他们用餐刀等工具辛苦挖了快两年,但最后关头被德国人发现了。令人遗憾的是,“法国隧道”距离外墙只差两米了。

荷兰战俘在掩蔽方面非常有想象力。为了掩护逃跑的同伴,他们用粘土制作了一个假人头,伪装成同伴参加点名,过了好久才被德国人发现。

德国人甚至让荷兰战俘手持假人头合影,作为他们“越狱博物馆”的展品。

07

在所有越狱计划中,最大胆、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当属“滑翔机计划”。

两个英国空军飞行员杰克·拜斯特和比尔·古德芬奇决定制造一件“终极越狱工具”——一架足以飞越穆尔德河的滑翔机。

这个想法听起来疯狂至极。

滑翔机不仅笨重,需要的材料复杂,组装时还需要考虑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

在物资严格管控的战俘营里,制造滑翔机几乎是痴人说梦。

但战俘们发现城堡的教堂屋顶不仅是看守的盲区,还是发射滑翔机的理想场所。

根据营地图书馆中一本名为《如何设计飞机》的书,他们召集了12名同伴,决定从零开始制造滑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