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不久,大明朝就垮了? 崇祯刚登基那会儿,眼里就盯着魏忠贤这颗“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不久,大明朝就垮了? 崇祯刚登基那会儿,眼里就盯着魏忠贤这颗“毒瘤”,一门心思要除奸佞、振朝纲。可他没琢磨明白,这老魏虽然是个万人骂的阉宦,手里却攥着大明朝最后一把能打开钱袋子的钥匙。 天启末年的大明早就空架子了,辽东后金的骑兵天天在边境烧杀抢掠,陕西河南的旱灾闹得人吃人,最缺的就是银子。万历四十六年那会儿,户部库房里只剩十三万两白银,连给辽东士兵买粮的钱都不够。 老魏掌权时,没跟穷得叮当响的农民较劲,眼睛专盯着江南那些织绸的、贩盐的、开矿的富户这些人跟着朝廷享了几十年红利,却靠着士绅身份不交税。老魏不管三七二十一,派太监带着兵去收矿税、商税,手段是糙了点,骂名也攒了一箩筐,但一年硬是能给辽东凑出三百万两军费,比之前整个国库的存银还多。 他心里门儿清,士兵要是饿肚子哗变,后金打进来,他这“九千岁”的位子就得跟着碎,所以贪归贪,总能把六成银子实实在在送到前线。 可崇祯一上台,二话不说就把老魏办了,转头把东林党这帮“君子”捧上了天。这帮人刚掌权就喊着“轻徭薄赋”,直接把老魏搞的矿税、商税全废了。他们嘴里的“民”哪是地里刨食的农民,分明是自家那些江南士绅亲戚。苏州织造局在老魏手里一年能缴五十万两税,到了崇祯朝,东林党一句“与民争利”就给免了,朝堂上连个反对的声音都没有。 钱袋子一瘪,连锁反应跟着来。辽东前线的军饷首先断了顿,宁远守军饿到拿兵器换粮食,没过多久就闹了哗变。督师袁崇焕急得跳脚,上书求饷,崇祯翻遍国库也凑不出钱,只能让士兵们“暂且忍耐”。这时候崇祯要是敢动士绅的蛋糕还好,可河南七成的土地都在士绅名下,连一分钱的税都不交,河南巡抚把这事报上去,崇祯连查都不敢查——他还指望这些读书人帮自己撑场面呢。 没法子,崇祯只能把担子全压到农民身上,辽饷、剿饷、练饷一层层加,赋税直接翻了三倍。陕西的农民本来就吃不上饭,这下更是活不下去,李自成从驿站被裁后,振臂一呼就聚起了十万流民。更讽刺的是,后来李自成快打到北京了,崇祯急得让大臣们捐款充军饷,首辅魏藻德只掏了五百两,国丈周奎哭穷说家里只剩一万两,崇祯逼着他捐两万,他居然进宫找女儿周皇后要了五千两,还偷偷扣下三千两,只捐出去两千两。 可等李自成攻破北京,从这些“忠臣”家里搜出的银子能堆成山:周奎家抄出五十三万两现银,皇宫里更是搜出三千多万两内帑——崇祯之前哭着说“内帑已尽”,全是骗人的。再看魏忠贤那会儿,虽然也贪,但至少知道前线不能垮,给一百万军费能留六成喂饱士兵;东林党却把军费当成了自家库房,拿了钱先塞满腰包,哪管边境将士的死活。 崇祯杀魏忠贤的时候,肯定觉得自己干了件拨乱反正的大事,可他不知道,老魏是唯一能从士绅嘴里抠出银子、给帝国输血的人。没了这号人,士绅们捂紧钱袋子,农民们被逼得造反,军队饿肚子没人卖命,大明朝这栋早就蛀空的房子,风一吹就塌了。 等崇祯在煤山上吊时,可能才想明白,老魏那点贪念,比起士绅们的亡国级抠门,根本不算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