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本军王越
万隆,一座秀丽的印尼山城,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1955年,亚非29国的300多位代表在万隆成功举行国际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大会成功作出重大贡献,新中国外交由此大放异彩。万隆从此成为一座传承团结、友谊与合作精神的城市。
如今,团结、友谊与合作精神再次在万隆传承、光大,其中一个传承者是中资企业格林美集团。
2025年9月底,正值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之际,市场监管“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宣传团组走进中国—印尼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GEM-ITB-CSU”,以下简称“万隆联合实验室”),深切感受到中国与印尼团结、友谊与合作的平台在这里建设,精神在这里传承,实践在这里展开,未来在这里起航。
万隆联合实验室坐落于印尼知名学府万隆理工学院,由中国循环经济领军企业格林美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联合中国中南大学、印尼万隆理工学院于2024年8月联合建成。实验室由一座座位于山坡上的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物组成,入口处一尊庞大的变形金刚般的“绿色大力士”夺人眼球,它由废弃轮胎和汽车底盘等材料构筑而成,形象展示了循环经济理念,已成为万隆理工学院的网红点。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这里配置300余台世界最新一代研究设备,建成了两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研究实验室,围绕冶金矿业工程技术领域、新能源及其关键材料技术领域、废弃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技术领域、节能环保尾矿治理等技术领域、循环经济与减碳技术领域、可持续发展等6个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
印尼小伙子塔佳是中南大学博士生,如今他可以在家乡的这个实验室开展实验,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业,同时服务印尼相关项目建设。来自印尼等国的像塔佳这样的莘莘学子,如今的实验室已有183名。在实验室看到这些学生们,充满着朝气,眼神中流露出对学习和未来的信心之光。
格林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许开华在回答“为什么格林美要把如此先进的研究实验室建设在印尼”这个提问时表示,印尼是中资企业投资的热土,中资企业在印尼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应该为印尼留下什么呢?印尼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缺少冶金矿业的高级人才,缺少先进的技术。因此,他的答案是,留下科技与文化,让中国的科技与教育造福印尼,实现获得与给予的平衡。
许开华还介绍了到2030年万隆联合研究实验室将实现的三大目标——开发一流的成果,每年产出超100项创新成果,申请全球专利数不少于500件,2030年累计申请全球专利3000件;培养卓越人才,开展“百千万”人才计划,培养百名工程博士、千名硕士、万名技术骨干,支撑印尼“黄金2045”愿景;提供绿色动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推动全球低碳转型,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
截至今年5月,已有30余名工程硕士、博士与博士后在联合实验室开展工作,进行了30余个课题的研究,申请了150余项红土镍矿及下游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专利,1000余名来自中国、印尼、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的科技人员前来观摩交流,展示中国创新模式的成功。
首次提出“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理念的格林美,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从回收小电池起步,逐步扩展到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关键矿产资源,以及动力电池和材料的再制造领域,在中国、韩国、印尼、南非建立了16个循环工厂和新能源材料基地,与5亿人及900家汽车与电池制造商建立了回收合作关系。格林美还在印尼投资了37亿美元,以低碳技术和“绿色﹢科技﹢智慧”的模式建设了印尼首个由红土镍矿生产新能源材料的高技术园区,推动印尼镍矿开发向新能源转型升级,每年为印尼解决就业7000人。
许开华表示,万隆是以“团结、友谊与合作”为核心的万隆精神的发源地,格林美捐助万隆联合实验室不仅是万隆精神70年传承的桥梁,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友谊之桥,推动中印尼合作从高铁建设迈向科技创新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