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要为抢劫中国公司付出代价】 荷兰政府10月12日表示,已作出“极为特殊”的决定,对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进行干预,原因是其可能对“荷兰及欧洲的经济安全构成风险”。此前荷兰经济事务部门在9月30日下达行政指令,限制安世半导体及其关联实体的经营决策,并实际剥夺中方股东的正常控制权。 没有任何预警,通过行政命令,一个国家直接干预一个商业公司的经营决策,尤其是剥夺股东的正常控制权,这完全破坏了经济运行的准则,破坏了荷兰这个国家的公信力。 说白了,这就是“明抢”换了个马甲。一觉醒来,中国股东发现:公章不能盖、合同不能签、连财务系统都被“接管”,理由轻飘飘一句——“为了国家安全”。荷兰可是整天把“市场经济”“契约精神”挂嘴边的国家,如今说翻脸就翻脸,脸比A4纸还薄。网友吐槽:原来“风车之国”的风车,是用来给政府变脸打掩护的? 安世半导体不是小虾米,它手里握着大量车规级芯片专利,中国、欧洲、美国的车厂都得用它家的器件。荷兰这一刀,砍得比美国还狠:美国起码搞个“清单”走程序,荷兰直接行政令,不给理由、不给期限、不给申诉,一步到位把中资企业踢出董事会,比抢银行还干脆。银行还得带个面罩,荷兰这是连面罩都省了,直接穿西装抢。 更滑稽的是,荷兰经济大臣在发布会上义正词严:“我们必须保护欧洲的技术主权。”翻译成人话:中国技术不能太牛,牛了就抢过来。保护?不如说是“托管式抢劫”——先把中资企业关进笼子,再慢慢拔毛。今天拔的是决策权,明天指不定就拔专利、拔客户、拔订单。一句话: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种操作,连华尔街都直呼内行。 有人担心:荷兰这么搞,安世是不是废了?我倒觉得未必。中国股东被踢出董事会,但厂房、专利、客户、订单还在,荷兰政府总不能自己下车间焊芯片。它要的是“控制权”,不是“倒闭权”。可问题在于:控制权被抢,等于把方向盘抢走,车子还能跑,但跑哪条道、加不加油、刹不刹车,全由别人说了算。这对中国车企、手机厂、家电厂,都是潜在地雷——今天断供,明天涨价,后天给你穿小鞋,你一点脾气没有。 有人支招:告它!把荷兰政府告上国际仲裁。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国际仲裁耗时几年,花几千万律师费,最后判决下来,荷兰一句“国家安全例外”,就能把你打回原形。别忘了,国际规则大多是西方人定的,解释权也在人家手里。你跟他讲规则,他跟你讲政治;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耍无赖。说到底,拳头才是硬道理——这里的拳头,是技术、是市场、是反制。 反制可以有很多招。最简单:对等制裁。荷兰企业在中国的工厂、研发中心、销售公司,一样可以被“安全审查”。阿斯麦光刻机不是牛吗?那就在采购、税收、环保、消防上慢慢查,查到你怀疑人生。还可以学美国,搞个“不可靠实体清单”,把荷兰政府及相关企业拉进去,限制投融资、限制市场准入,让它知道:抢中国公司,是要付出代价的。再狠一点,直接禁止向荷兰出口稀土、镓、锗等关键原材料,让它的半导体产业“无米下锅”。别怪我们狠,是你先动的手。 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打贸易战?大哥,贸易战早就开始了,只是荷兰这次把“遮羞布”撕得特别彻底。既然对方已经掀桌子,我们没必要再端着碗筷。全球化不是单向道,你依赖我的市场,我依赖你的技术,大家互相牵制,才能互相尊重。如果一方只想“我赢你输”,那全球化就变成“全球抢”,抢不过就耍无赖,谁还跟你讲武德?所以,反制不是赌气,是止损,更是立规矩:中国公司不是软柿子,谁捏谁手疼。 更深层次看,荷兰这次“明抢”,给所有中资企业敲了警钟:技术再牛、市场再大,如果控制权在别人地盘,随时可能被“托管”。解决之道只有两条:一是加速国产替代,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二是多布局“朋友圈”,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都是大市场,别在一棵树上吊死。阿斯麦再牛,也不是唯一选择;欧洲再大,也不是唯一市场。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才不怕别人掀篮子。 最后,说句心里话:我们不想打贸易战,我们只想做生意。但如果有人把商场当战场,把企业当战利品,那我们只能奉陪到底。荷兰有风车,我们有台风;荷兰有郁金香,我们有稀土矿。风车转得再快,也扛不住台风;郁金香再美,也离不开稀土。所以,荷兰政府,抢之前先想清楚:是要风车,还是要台风?是要郁金香,还是要稀土?答案,你们自己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