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何良策攻破这座城寨? 大雪纷飞的冬夜,蔡州城头守兵冻得直打哆嗦,谁也没想到,一支唐军会从天而降,直捣叛军老巢。吴元济正做着美梦,淮西割据的日子眼看就要到头。这场雪夜突袭,到底藏着什么破城绝招? 那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一命呜呼,他儿子吴元济瞒着朝廷不报丧事,还假造老爹的信,求唐廷认他当留后。朝廷哪能答应?这家伙不光自封,还派兵四处抢掠,舞阳、叶县全遭了秧。唐宪宗气坏了,下诏讨伐,调集宣武、义成等道十六万大军,派李光颜、严绶这些将领围攻郾城、洄曲。战事打得胶着,叛军仗着地势,拖了好几年。淮西多山寨堡垒,蔡州外围像铁桶似的,叛军凭高墙厚垒,粮草足足的,短期内啃不动。 元和十一年,唐廷调整部署,罢成德之役,专心淮西。裴度出任宰相,监军前线,拜李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督战。裴度这人稳重,主张智取,不硬拼。李愬接手时,军心散漫,他先收抚士卒,亲力亲为,尝尽军粮苦辣,渐渐稳住队伍。他没急着大举进攻,而是用小股部队骚扰,擒了叛将丁士良,厚待投降,收为己用。接着,又依计抓了吴绣琳、李祐。李祐本是吴元济手下大将,降唐后知根知底,献上奇谋:雪夜袭蔡。 这计策听着简单,实则门道多。吴元济见北线李光颜大破董重质,杀敌三万,吓得调光了亲兵守洄曲,蔡州空虚。李愬抓住机会,决意一搏。元和十二年冬十月初十夜,风雪大作,正是天赐良机。敌军警惕低,巡逻松懈,唐军九千人分三部:前锋三千拔城夺寨,中军三千截杀溃兵,后军三千殿后。史旻留守文城,李祐率敢死队为先锋,李愬亲带中军,监军同行。 这座蔡州,地势本就险要,三面悬崖峭壁,只右侧缓坡一条小路通门,门前深沟吊桥,防御像天险。重型攻城器械用不上,正面硬冲,兵力展开不开,添油战术,伤亡大。围困耗时长,敌有粮储,还怕援军夹击。散兵从坡攻墙,体力耗尽,云梯蚁附,守军以逸待劳,胜算小。李愬的良策,就在夜袭加佯攻加奇兵上。 夜色拉平了地势差,雪掩盖了行踪。唐军不玩虚的,前锋真打猛冲,吸引敌主力。敌闻警,急调兵守墙,寨内空了。奇兵绕崖攀登,翻墙入内,直扑牙城。信号一出,全军压上,内外夹击。叛军乱成一锅粥,吴元济牙城被破,生擒归案。这不光是军事胜仗,还震慑了其他藩镇,好些割据势力一看势头不对,纷纷请降,入朝效忠。 想想看,这策为什么管用?第一,知己知彼。李祐降将,熟门熟路,点出蔡州虚实。第二,出奇制胜。雪夜突袭,避开白日明目张胆,敌措手不及。第三,兵分三路,佯攻牵制,奇兵直捣,主力合围,层层递进,不给敌喘息。古兵法里,孙子讲“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李愬这仗,打得就是这个味儿。 而淮西平定后,唐廷大快人心。元和十二年正月,朝廷免吴元济职,杀其首级,裴度凯旋,封晋国公。李愬升忠武军节度使,功劳簿上记一笔。这仗不只灭了吴元济,还遏止了藩镇割据乱象,让大唐喘了口气,中兴气象初现。 回过头,这城寨破法,搁古代战场,值千金。不是蛮干,而是巧借天时、地利、人和。雪夜那点子,成了奇袭战教科书,邓艾偷渡阴平都比不过。今天学历史,不光看热闹,得琢磨门道:乱世求统一,得靠智勇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