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持续阴雨天对小麦播种有何影响?专家提醒:等待墒情适宜,切勿抢耕抢种

9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312.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38.1毫米,偏多320%,农田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频繁的降雨天气不但给秋收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后续冬小麦的播种出苗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来看,今年秋种已出现因秋汛造成晚播的趋势。

面对当前天气情况和生产形势,广大种植户该如何应对?就此,新黄河记者专访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升东,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升东

小麦晚播有技术,四个大招破解困局

“从近几年看,冬小麦晚播并不是头一次。回顾2021年小麦生产,虽然全省部分地区因秋汛造成大面积晚播,但在科学选种、适墒播种、播量适增、科技壮苗等组合措施的发力下,2022年小麦取得了大面积丰收。”李升东表示,由于9月份以来降水较多,小麦晚播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对于晚播小麦,也是有技术方案的。

首先要适度增加播种量,通过增加播种量,把晚播群体构建难这一问题给解决掉;其次要选择分蘖成穗率高、晚播条件下群体构建快的多穗型品种,例如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济麦44、济麦22这些济麦系列的品种,以及根系发达、耐湿能力强的品种,例如太麦198、鲁研951等,通过这些群体构建能力强、耐逆性强的品种起到以种补晚的效果;第三墒情适宜条件下小麦适当浅播(3公分左右),切勿深播,一旦播深后期很容易形成弱苗;第四等明年开春以后,一定要科技壮苗,进行苗情转化升级,把田间管理的时间从起身拔节期提早到返青期,这样才有助于构建一个健壮的群体。

2024年全市冬小麦喜获丰收

晚播小麦适墒播种,切忌抢耕抢种

“今年地里的水都比较足,土壤处于饱和状态,农民朋友一定不要抢耕抢种,一定不要抢耕抢种!一旦抢耕抢种,极易造成烂种烂苗及土壤板结等次生灾害。”李升东强调,一定要等墒情适宜之后,再进行深翻、旋耕等作业。

那如何判断墒情是否适宜呢?

李升东表示,农业机械下地作业的一个标准,就是田间持水量达到70%到80%。“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用手攥一把土,如果土落在地上以后,能够成团散开,那这时我们就可以下地作业。如果土掉在地上仍然散不开,那说明田间水分含量还是很高,此时千万不能下地作业,以免对土壤造成扰动之后,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影响生产力。”

李升东建议,一定要坚持高质量播种,大力推广整地、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减少机械进地作业次数,加大高性能播种机的推广力度,提高播种质量。

今年6月,鲁研951在章丘祥霞家庭农场实打测产,亩产884.13公斤。

科学增加播量,播种量上限40—45斤/亩

李升东告诉新黄河记者,依靠主茎和大蘖成穗是晚播小麦丰产的关键,播量服从播期,过了适播期后应科学增加播量。具体来看,播期稍晚的地块(10月23日—28日),在适宜播种量的基础上亩增加2—3斤种子量;播期较晚的地块(10月28日—31日),每晚1天播种量再增加1斤;播期很晚的地块(11月1日以后),每晚1天播种量增加1.5斤,但播种量的上限为40—45斤/亩。

李升东称,小麦播种后,还需大力推广划锄镇压促返青、增施磷肥促长根、肥水运筹促转化等关键技术措施,对晚播弱苗进行综合施策,促进小麦长根长叶、分蘖发苗,尽快构建健壮群体。

“农谚说得好,‘地湿无晚麦、麦喜隔年墒’。当前发生的秋汛虽然对小麦播种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有2021年的经验,再加上全省、全市上下通力协作,明年夏粮生产还是有保障的,农民朋友一定要坚定增强种好管好晚播小麦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王倩摄影:王倩摄像:王倩剪辑:王瑶华编辑:曹梦佳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