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专家对我们做出警告,美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养成一个危险的新习惯,那就是低估美国的

美专家对我们做出警告,美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养成一个危险的新习惯,那就是低估美国的报复能力。美国媒体发文表示,中国的出手证明,中国认为自己不仅自信,而且还很有实力。不过美媒也用专家观点表示,中国应担心的是出招太猛,对特朗普可能发起的反击预估不足。   美方嘴里的“报复能力”,说穿了还是那几样老套路,以前特朗普第一任期就试过,把对华关税一路往上提,还把一堆中国科技企业列进各种清单里,不让卖芯片。   现在这些专家拿出来说事儿,无非是想让中国收敛点,觉得只要他们亮出自家的“工具箱”,中国就得服软。   可他们忘了,时代早变了,以前美国说加税就加税,中国确实得花时间应对,现在不一样了,美方刚出新的芯片禁令,中国第二天就宣布管控镓、锗这些关键物资的出口,动作比他们还快。   这些物资看着不起眼,美国的半导体、太阳能产业离了它们根本转不动,他们自己早就不生产了,找替代货源没个三五年根本跟不上,这哪是低估他们的报复能力,分明是摸透了他们的软肋。   美方老说中国“低估”,其实是自己心里没底,以前他们习惯了说一不二,中国就算有意见也多是被动回应,现在中国敢主动出手了,他们就不适应了。   耶鲁大学有个叫罗奇的经济学家早就说过,美国政策圈总抱着个错误想法,觉得只有中国依赖美国,其实两边谁也离不了谁。   美国低收入家庭离不开中国的便宜商品,农场主也盼着中国的订单,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依赖,之前加关税那回,美国商品贸易逆差不光没缩小,反而越拉越大,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老百姓。   现在又喊着要加税,甚至说要加到100%,真这么干了,超市里的东西得涨价,工厂可能得裁员,这些账美国老百姓心里也清楚。   中国敢出手,从来不是瞎自信,是手里真有东西,这些年不是白发展的,制造业的底子在那儿摆着,全世界都得用中国造的不少东西。   应对美方的打压也攒了不少经验,从反外国制裁法到不可靠实体清单,法律层面早把规矩立好了,想反制的时候有章可循。   就说管控关键物资出口吧,不是一拍脑袋决定的,是算过账的,知道哪些东西能掐住美方的脖子,又不会伤着自己。   而且中国的市场大,就算少了美国订单,还能跟东盟、南美这些地方做生意,2024年跟东盟的贸易额都破纪录了,这就是底气,不是不把美国的报复放眼里,是知道他们的报复有多大威力,也知道自己能扛住,还能还手。   至于特朗普的反击,美媒吹得挺玄乎,说中国预估不足,其实他的套路早就露过底了,无非是关税加码、搞清单制裁那几套,喜欢搞突然袭击,为了选举还可能盯着农业州这些票仓搞针对性动作。   可他那套办法有后遗症,之前加税导致美股市值蒸发好几万亿,老百姓都开始囤货,这些教训摆着呢。   就算他真回来搞大动作,中国也有应对的法子,美国想取消小额包裹免税,中国可以进一步管控他们急需的原材料,他们想打压科技企业,中国的自主技术这些年一直在进步,不是那么容易被卡死的。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盟友也不是一条心,欧洲那些国家跟中国经贸联系深,真要跟着美国制裁,自己的汽车、制药产业先受影响,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就说过不能盲目反华,德国总理也老往中国跑,这种分歧就是中国的缓冲空间。   说到底,这事儿根本不是中国低估美国,是中美两边的想法差得太远,美国总觉得国际上的事儿就是抢权力,你强我弱,所以见不得中国发展,一有动作就觉得是挑战他们的地位。   中国从来不琢磨抢谁的位置,只是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别人打压过来了,总不能不还手,那些专家喊“危险”,本质上是怕中国不再被动挨打,怕自己的霸权不好使了,他们的警告更像是一种施压,想让中国主动退回去,回到以前那个只能受着的状态。   可现在的局面是,中国退不回去,美国也压不住了,两边相互依赖的程度摆在那儿,真要闹得太僵,谁也没好处。   美国的报复能力确实存在,但没他们吹得那么神,中国的自信也不是盲目的,是实力堆出来的,特朗普的反击就算再凶,也改变不了这种相互牵制的格局,毕竟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只会两败俱伤。   大家聊聊,你觉得特朗普要是真回来搞对华反制,美国自己能扛住那些连锁反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