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爱下围棋,我(自己摸索总结了一种终局数子的办法,不知道有没有意思 四十年前,第一

爱下围棋,我(自己摸索总结了一种终局数子的办法,不知道有没有意思 四十年前,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国队出乎意料的取得胜利,中国掀起了一股围棋热。那年我二十岁,在兵团经济专科学校上学。跟会下围棋的同学学习下围棋,加上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有不少围棋报刊和著作,我很快入门,可以和其他棋迷对弈了。 我们下完棋判别胜负,肯定用的是中国的数子法。我们毕竟是业余棋手中的菜鸟,终局相差十个八个子,看不出输赢来。得数子。就是能看出胜负来,我们也想知道究竟赢了多少个子。所以只要劣势方不投了认输,双方收完单官,我们都要数子。并且填写纪录,双方在统计报表上签字认可。 数子的方法也是先前会下围棋的同学传授给我们的。一般数黑子。方法是在棋盘上拼凑方块。如果有大块棋,清理出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块状。边长是十个子或五个子。口算出这块棋的子数。清理不出方块的,把空填满黑子,然后黑子互相换位置,调整成五或十个一排的方块。实在不好调整挪位了,就和跟前的白棋在别处交换位置。一般都凑成十个一排的方块,便于累计。 下围棋局数多了,我感觉数子时在棋盘是拼凑方块,复杂麻烦又费时间。频繁的移动腾挪棋子,也容易失误。输棋的一方不愿意,说找补摆置错了,或者少算了一个十或一个五,这时,终局时的形状位置早就面目全非。没有办法重新复查。输棋的拒绝签字,两人都白忙活了。没法向学校围棋协会报告胜负和对局数。对于爱好围棋的我们来是特别恼火惆怅。我们对弈不记棋谱,远没有达到能复盘还原对局过程和结局的水准。 为了避免下围棋数子判定胜负时出状况白下了,气不过,想不通。我琢磨总结出了另一种数子方法。这样不用移动棋盘上的任何一个子,对结果不服,可以重新数子。这种方法开始有些笨拙,后来有所改良,绝大多数围棋爱好者认可应用。优点是不会乱套产生争议,胜负双方都愿意签字。然后报给围棋协会。 我们的手段就是直接在棋盘上逐行数子和空位。这样,我们捡少的一方数,从一至多数一百七十多就数完了。也就两分钟多,不会超过三分钟。比为了凑方块,倒来换去速度快也又简便直接了当。感觉不对,重新数就是了。我们好歹也是高考的佼佼者,又是学习财会的,数一百多个棋子和空位,一般不会出错的。 日后,直接数子有经验了。我们受日本围棋规则算目法的启发,不一定非要数全部棋子和空位。我们目测棋盘占据情况,把棋盘从中间分成两块。天元点,谁占据算谁的。黑棋子和空多的那一半是黑棋主场,另一半自然是白棋主场。横着分,竖着分都行。竖着分,数子想顺手,就把棋盘转九十度。 由于客场棋子和空位相对少,一般数各自客场子和空位。比如黑棋的主场,数出白棋有五十子和空位,就知道有一百三十一个黑子和空位白棋的主场有五十五个黑子和空位,那么盘面黑棋有一百八十六个子和空位。白棋有一百七十五个子和空位。如果黑棋要贴子再减去二又四分之三子。由于占据天元点的多一个子或空位,双方客场子和空位数据哪怕一样,例如,白棋在黑棋主场五十个点位,黑棋在白棋主场也是五十个点位,双方也不可总数能点位数目一样。谁占据天元,谁多一个点位。 理论上会有一方在棋盘的两个板块都少,另一方,在棋盘上两个板块都多,那就两边都数少的。快得很。真的有这样的话,棋力悬殊,没有意思和名堂,没有必要下这种棋。 近两年,我在电视上看围棋世界大赛,最后数子,还是用拼凑方块法。当然裁判也是职业棋手,不会有什么闪失。而且职业高手,终局时,自己的目数或子数已经心知肚明了。而业余棋手,尤其是不入段的围棋爱好者,下完棋用拼凑方块法数子有些繁琐了。 多说两句。我们那时候下围棋,在边角爱学定式走。所以双方一般在角上有两块棋,四条边上各活一块,中腹每方在活两、三块棋,数子时,就有十块左右的棋要调整挖补成十或五基数的方块,真的费周折耗时间。中腹少不了有大龙、小龙,拼凑方块更繁琐。而且操作失误或忘记了,根本无法复原重来。我真的觉得我们这实践中保持原状,不拼凑图形直接数子的手法更接地气,而且求真务实可靠经得考验。不知道会下围棋的网友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