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反制美国之后,法媒声称,中美贸易战再次升温,这一次北京自认为处于强势的地位,因此态度格外的强硬! 10月12日,法新社刊文表示,这一次,除了关税和稀土外,双方在其他方面也纷纷作出毫不让步的态势。 全球搞高科技、造武器的都清楚,“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话不是吹牛,而是实打实的产业格局。 先说说这稀土到底有多“拿捏”美国。 数据摆着,美国市面上78%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不是他们没矿,而是早把自己的矿封存起来当甩手掌柜,一门心思依赖中国的产业链。 要知道稀土这东西挖出来只是第一步,真正值钱的是后续的冶炼分离,全球近九成的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手里,哪怕美国从澳大利亚运回来原矿,最后还得乖乖送到中国工厂提炼成能用的氧化物,不然就是一堆废石头。 美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Materials,几年前费劲收购了当年全球最大的稀土矿,结果折腾半天还是得和中国企业合作搞加工,说白了就是自己玩不转产业链。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曾偷偷算过账,想重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至少要15年,可他们的F-22战斗机、“爱国者”导弹根本等不起——一枚“爱国者”的制导系统里就得用3公斤多稀土磁体,没这东西,再先进的武器也成了瞎子。 正因为攥着这根产业链的命门,中国这次的主动出击才来得又快又准,特朗普怕是没料到反击会这么直击要害。 之前美国总想着用关税卡脖子,2025年还加码对所有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最高飙到50%,可唯独不敢碰稀土,毕竟自己的军工和高科技产业全指着这东西活命。 但中国这次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不光在稀土上动真格,直接调整出口配额,把对美稀土氧化物出口量压了近三成,还顺手把镓、锗这些“稀土兄弟”也纳入了管制。 要知道全球近九成九的精炼镓都出自中国工厂,锗的产量也占了快六成,这俩都是造芯片、红外导弹的关键材料,美国一半的镓和锗都得从中国买,禁令一出,美国半导体企业连夜找替代来源,结果发现全世界找遍了,能稳定供货的还是只有中国。 除了稀土这张王牌,其他领域的交锋里,中国的不让步更是透着股“有恃无恐”的强势。 就说农产品贸易,美国一直拿着山东的禽肉说事,中国2020年就提交了胶东半岛无禽流感的认证材料,明明符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标准,美国却揣着明白装糊涂,死活不认可,还不给中国农产品关税排除。 反过来中国却守信用,美国发生疫情时也没全面禁运他们的禽肉,可美国非但不领情,2025年还借着芬太尼的由头,把中国输美水产品、乳制品全给扣了,中国海关多次沟通,美方连个解决路径都不肯给。 这回中国直接硬刚,对美国的玉米、大豆加征反制关税,还暂停了部分农药领域的合作谈判——要知道中国可是美国农药最大进口来源地,没了中国的试验数据互认,美国农药企业得多花几千万美元搞重复试验,这笔账他们自己算得门儿清。 科技领域的过招更能看出中国的主动。 美国2022年就升级芯片管制,导致中国自美进口半导体设备下降了17.9%,本想卡中国的脖子,没想到中国反手就在2024年底出台了新规,直接禁止向美国军事用户出口两用物项,镓、锗这类关键材料的出口原则上都不批了。 更狠的是,四大行业协会直接发声,说美国芯片“不再可靠”,呼吁国内企业别再盲目采购,这一下就戳中了美国芯片企业的痛处——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丢了这块蛋糕,英特尔、高通的财报都得难看。 美国想靠投资限制堵死中国科技路,2025年还发了“美国第一”备忘录限制双向投资,中国也没惯着,对美企在华的科技合作项目加强审查,你来我往丝毫不退让。 金融领域里,美国的小动作也没占到便宜。 明明签了协议要公平对待中资金融机构,结果美方一直搞歧视性待遇,还把人民币汇率扯进反补贴调查,根本不按协议来。 换作以前可能还会耐心磋商,但这次中国直接在WTO亮明态度,细数美方违反协议的条条框框,从技术转让到采购便利,把账算得明明白白,同时还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慢慢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要知道中国可是顶着压力履行协议,即便美方多次违约也没退群,这份底气反而让美国的单边霸凌显得更没道理。 说到底,特朗普没料到的不是中国会反击,而是反击来得这么精准、这么有章法。 以前美国总以为中国会被动跟着他们的节奏走,却忘了这些年中国早把稀土产业链攥成了铁拳头,还顺带把镓、锗这些配套资源也变成了筹码。 现在的局面很清楚,美国想靠关税和禁令施压,中国就用产业链优势反制;美国在农产品、科技领域搞小动作,中国就逐个领域硬刚回去。 不是北京突然强硬,而是手里的牌实在硬气,毕竟当全球近九成的稀土加工产能、近九成九的镓产量都握在手里时,说话自然不用拐弯抹角,这种强势从来不是自认为的,而是美国的依赖和全球产业格局实打实喂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