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战火不断升级!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在深夜展开激烈交火,阿富汗称这是对巴基斯坦的报复! (参考资料:2025-10-12 京报网——突发: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深夜激烈交火)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境,最近是真不消停,炮火声几乎就没断过,但这事儿远比看上去复杂,它根本不是一场简单的边境摩擦。 说白了,这是一场两种逻辑的迎头对撞:“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和“跨境反恐”刻不容缓,两种都看似有理的逻辑,在这里却成了点燃火药桶的引信。 这背后,是双方各执一词的官方说法,是模糊不清的敌我界限,更是历史留下的深深烙印。 冲突一爆发,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叙事战争”就立马打响了,阿富汗方面说得很明白,这是一场“报复性行动”,是对巴基斯坦空军10月10日凌晨空袭的回应,他们的国防部在午夜时分就宣布,行动圆满收官。 可巴基斯坦那边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他们把阿富汗的炮击定性为“无端攻击”,宣称自己的行动是“精准”打击恐怖分子的“反击”,这就跟演罗生门似的,事实到底是什么,外人根本看不清。 战果的数字更是离谱到让人咋舌,阿富汗方面宣称,他们的行动打死了几十名巴基斯坦军人,有的说法是12个,有的说多达58个,还拿下了25个巴方哨所。 而巴基斯坦军方公布的战报是,他们干掉了至少200名武装分子,还一度短暂占领了21个阿富汗的哨所阵地,这数字差距大到让人怀疑,双方说的到底是不是同一场战斗。 更有意思的是阿富汗的态度,一边撂下狠话,说再敢侵犯领空就坚决回击;另一边,政府发言人穆贾希德又出来说,虽然会回应,但我们更希望坐下来谈,这种软硬兼施的姿态,让整个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这场冲突最绕的地方,就在于巴基斯坦的“敌人”到底是谁,巴基斯坦的逻辑很直接:我的边防哨所在10月8日遭到了巴基斯坦塔利班(TTP)的袭击,这帮人是从阿富汗那边钻过来的。 所以,巴基斯坦的空袭目标是藏在阿富汗境内的TTP、俾路支解放武装(BLA)和ISIS的训练营,这是一场反恐战争。 但阿富汗塔利班政府不这么看,在他们眼里,不管你打的是谁,只要你的飞机和炸弹落到了我的国土上,那就是对主权的侵犯。 于是,他们的回应发生了奇特的“错位”:没有去打击巴方口中的恐怖组织,而是直接动用国家军队,用重炮轰击巴基斯坦的边防哨所。 这么一来,一场原本定义为“反恐”的行动,硬生生被拉升到了“国家对抗”的层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国之间最大的心结,是一条叫“杜兰线”的边界,这条长达2640公里的线是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画下的,硬生生把一个民族——普什图族给切成了两半。 普什图族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在巴基斯坦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所以,阿富汗历届政府从来没承认过这条线的合法性。 但巴基斯坦坚持认为这就是法定国界,甚至从2006年就开始修隔离墙,自2021年阿富汗塔利班这个以普什图人为主体的政权上台后,民族情绪和主权声索搅在一起,矛盾自然愈演愈烈。 这把火不光烧在两国边境,整个地区的神经都跟着紧绷起来,伊朗外长和卡塔尔方面都赶紧出来喊话,劝双方冷静,有话好好说,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两个本该在反恐上并肩作战的国家一旦彻底翻脸,那地区的反恐合作基本就黄了。 中国的关切则更为具体,因为像俾路支解放武装(BLA)这样的组织,不光是巴基斯坦的心腹大患,还多次把黑手伸向中国在巴基斯坦的领馆、项目和孔子学院的班车。 所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才会呼吁,把BLA及其分支列入制裁名单,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和公民安全。 总而言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这场冲突,是“主权之争”和“反恐之战”拧在一起的麻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想解开这个结,光靠停火是不够的,它需要双方在承认历史问题、界定反恐规则和尊重彼此主权之间,找到一个无比艰难的平衡点,这不仅考验着当事双方,也考验着整个区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