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印度还看不上中方?8月,印度官员桑迪普·庞德里克扔出了一句狠话:印度不想成为下一

印度还看不上中方?8月,印度官员桑迪普·庞德里克扔出了一句狠话:印度不想成为下一个中国。这位在商务部和钢铁部都任过职的秘书,为印度制造业描绘了一条全新的赛道——不挤别人拥堵的高速公路,自己另辟蹊径。   这话听着挺硬气,他还特意给印度制造业画了条“新赛道”,说要专搞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产业,坚决不碰低端组装那套。   甚至劝本土初创企业别总盯着快送杂货这种小生意,赶紧往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这些硬科技领域转。   说白了,就是不想走中国当年 “从低端代工做起、慢慢积累升级” 的老路,想直接跳过 “苦活累活”,一步到位站到产业链顶端。   他觉得中国的制造业模式 “太拥堵”,全是组装厂、代工厂,利润薄还没技术含量,印度要搞的是 “创新驱动”,靠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高大上的领域弯道超车。   在他看来,印度的初创企业扎堆做外卖配送、零食电商,简直是 “浪费天赋”,应该像中国的企业那样深耕半导体、电池技术,可又嘴硬说 “不是学中国,是超越中国”。   这种想法不光他一个人有,印度政府里不少人都觉得,印度有大量年轻劳动力和英语优势,完全能绕开低端制造,直接拥抱高端产业,既能赚大钱,又能保住 “创新国家” 的脸面。   可理想再丰满也架不住现实打脸,印度嘴里说着要另辟蹊径,手里的高端设备却还得靠从中国买。   9 月底就有外媒爆料,印度私营煤电生产商联名给政府写信,希望放宽对中国设备的限制,说现在国内的设备又少又贵,根本没法用,从中国进口是“唯一选择”。   更打脸的是,印度想重点发力的“硬科技”领域,供应链的命脉也捏在中国手里,印度新能源产业里,93% 的稀土磁体得从中国进口。   塔塔汽车之前就因为中国磁体断供,直接停产 15 天,一下子损失 4.2 亿美元,他提的半导体产业更惨,印度喊着要砸 182 亿美元搞 3 纳米芯片,塔塔集团还拉着外企联手建厂。   可连建晶圆厂用的超高纯度特种化学品、精密仪器,全得从中国买,本土连能生产合格光刻胶的企业都没有。   等于说,印度想修的 “新赛道”,从路基到建材全得靠中国供应,自己连块像样的砖头都造不出来,还谈什么“另辟蹊径”。   印度初创企业的现状,更把这种“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暴露得明明白白,桑迪普・庞德里克嫌人家搞快送杂货太低端,可实际上印度深度科技初创企业才 1000 家,连互联网企业的零头都不到。   搞人工智能得有稳定的电力和网络吧?印度每天停电是常事,偏远地区连 4G 信号都没有;搞新能源得有产业链支撑吧?连个合格的电池外壳都得进口,研发成本比中国高 3 倍还多。   更要命的是政策折腾,政府一边喊着支持创新,一边用 “天使税” 刁难初创企业,外资汇款还被央行卡着脖子,保险资金也不敢投科技领域。   这种环境下,创业者当然愿意搞快送杂货,投入小、见效快,还不用跟混乱的供应链和政策打交道。   产业升级从来没有 “捷径”,所谓的 “另辟蹊径”,本质上是对发展规律的无视,中国当年从低端代工做起,不是因为“想当苦力”,而是得先积累技术、培养工人、建全供应链。   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砌砖墙,才能搭框架、做装修,中国用了二十年时间把化工、机械、电子这些 “地基产业” 做扎实了,才有现在搞芯片、新能源的底气。   可印度总想直接 “盖顶层豪宅”,跳过所有基础环节,以为砸点钱、喊几句口号就能成,这根本不现实。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跳过低端制造直接掌握高端产业,上世纪 60 年代的日本,也是从纺织、玩具这些低端产业做起,慢慢积累技术才搞出了汽车和电子。   韩国的三星早年靠组装黑白电视谋生,花了三十年才在半导体领域站稳脚跟,产业发展就像爬楼梯,得一阶一阶上,想直接蹦到顶楼,要么摔下来,要么就得靠别人扶着。   而印度现在依赖的 “扶手”,恰恰是它想切割的中国。   印度其实该学的是中国的“笨功夫”,先把电力、交通这些基础设施搞起来,给企业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再从基础制造业做起,培养工人、积累技术,慢慢建全供应链,最后再向高端产业发力。   真正的创新驱动得靠实实在在的产业基础撑着,要是印度还看不清这一点,再喊多少狠话,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信源:印度高官膨胀了:不想当下一个中国——观察者网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