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中国谁更发达,看看孟买和上海就知道大概。 2023 年,上海 GDP 达 4.72 万亿元人民币,约 6700 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占全国 GDP 的 4% 左右;孟买 GDP 为 3300 亿美元,占印度 GDP 总量的 9%。 经济总量上,上海远超孟买,而 2025 年的最新动态更清晰勾勒出两地发展路径的分野。 2025 年上半年,上海 GDP 同比增长 5.1%,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贡献显著,产值合计增长 7.2%,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增速达 13.2%。 按照《行动计划》目标,上海工业增加值将在 2025 年突破 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超 25%,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的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同期孟买虽依托数字金融崛起成为新兴市场 “黑马”,但 GDP 总量仍不足上海的 40%,且增长高度依赖金融板块,工业增加值占比始终徘徊在 20% 以下。 产业竞争力的差距体现在创新硬实力上。 上海张江科学城已集聚 20 家国家级实验室,2025 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 18%,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进入全球前列。 孟买的科技创新企业数量仅为上海的 1/8,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不足 1%,多数科技公司仍聚焦低附加值的外包业务,缺乏核心技术突破能力。 财富分配与民生保障的反差更为刺眼。 2025 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孟买亿万富翁数量位列亚洲第三,但其 2100 万人口中仍有 60% 居住在贫民窟。 达拉维贫民窟改造项目自 2023 年中标以来进展缓慢,因征地困难和反对党抵制,75 万居民不符合免费住房条件,安置问题至今无解。 上海则在 2025 年第三季度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至每月 1620 元,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 5.1 万套,城乡居民收入比稳定在 2.03,1750 万市民纳入职工医保体系。 城市治理的细节更显发展成色。 上海 2025 年新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38 家,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 68%,互联网医院已实现常见病在线诊疗全覆盖。 轨道交通 21 号线东段顺利通车,高峰时段主要道路通行效率提升 12%,数字化交通调度系统让拥堵时长缩短近半小时。 孟买仍有 40% 区域无法享受 24 小时供电,维多利亚终点站周边高峰拥堵时长日均超 5 小时,私立医院专家号源需提前两个月预约,普通民众就医全靠社区诊所的基础诊疗。 金融中心建设的质量差异同样显著。 上海 2025 年升至全球资管中心第五位,在资管科技、底层资产多元化等领域优势突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 9%。 孟买虽凭借高储蓄率实现金融增速领跑,但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富豪阶层,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仍高达 12%,普惠金融覆盖率不足 30%。 这种差距本质是发展模式的分野。 上海 2025 年教育、医疗、社保领域财政投入占比达 40%,通过 “高端产业 + 民生兜底” 的路径实现均衡发展。 孟买吸纳了印度 70% 的金融资源,却因缺乏再分配机制,形成 “富豪与贫民窟并存” 的孤岛式繁荣,反对党与资本的博弈更让民生项目举步维艰。 2025 年 9 月,印度工商界代表团访问上海临港新片区,在参观完集成电路产业园和公租房社区后,团长坦言 “看到了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这句感慨背后,是两种发展逻辑的碰撞:一个追求总量与公平的平衡,一个受制于结构与治理的短板。 衡量发达与否,从来不是看富豪的数量,而是看普通民众的生活质感。 上海的轨交准点率、孟买的供电稳定性,上海的医保覆盖率、孟买的就医等待期,这些具体而微的差异,共同构成了城市发达程度的注脚。 信源:孟买经济实力到底有多强大!印度孟买VS中国一线城市-数据竞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