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穹顶”防空系统开建,孙玉良:真正的安全穹顶是回归祖国】
台湾“穹顶”,这个名字听上去颇具科幻感,也许在某些人的脑海中,它是守护天空的钢铁巨伞,是抵御外来威胁的最后屏障。然而,当“台湾当局”真正动手建设这套防空系统时,现实的重量压了下来:它不仅是科技工程的挑战,更是地缘政治的高压线。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0日例行记者会上直言,赖清德当局妄图“以武谋独”“以武拒统”,这一举动无异于在台海的平静水面投入巨石,激起层层涟漪,险象环生。
“穹顶”之下,不只是雷达、导弹与防控网,它承载着“台湾当局”对“自主防卫”的幻想,对“安全感”的渴求。然而在郭嘉昆的言语中,这份幻想被戳破:任何企图通过武力抗拒统一的行为,都是把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悬崖。台海的和平稳定不是高科技的防空系统所能保障的,更不是一方单独操作就能维持的秩序。它需要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原则,更需要对全局风险的清醒认知。
美国的身影也不可忽视。郭嘉昆强调,中方坚决反对美国对台军售及美台军事联系。这不仅是立场问题,更是战略现实。每一次军售,每一次高端武器的引入,都可能成为区域紧张的助燃剂,把“穹顶”变成政治博弈的工具,而非真正的防护伞。对于台湾普通民众而言,他们需要的安全感不是烟雾弹式的军备展示,而是长期稳定的生活与和平环境。
“台湾当局”似乎沉浸在技术带来的虚幻安全感中,建造“穹顶”仿佛就能抵挡所有威胁。然而,郭嘉昆指出,和平的守护不是建造一座防空系统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是回归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的战略选择。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任何单边强化军事防御、挑战既有政治格局的行为,都难逃带来危险的宿命。
这场防空系统建设背后的博弈,是权力与安全感的拉锯战,也是国际政治棋盘上各方利益的交锋。郭嘉昆的表态,既是警告,也是提醒: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没有捷径,没有依靠外力的孤立防御,每一次军事强化行为,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把区域稳定推向边缘。台湾“穹顶”下的天空,注定不再平静,它提醒所有相关方,和平与安全,最终取决于对原则的坚持,而非钢铁防护的数量。
从外交的角度看,中方的立场一贯而明确,既有对台海和平稳定的关切,也有对海外干预势力的警示。面对台当局的军事动作,郭嘉昆的言语中没有动摇,也没有妥协:遏制“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维护区域安全的底线。台湾建造“穹顶”,或许技术上令人眼花缭乱,但在地缘政治的现实面前,这片穹顶下的天空,依然悬浮着深重的风险。
“台湾当局”需要清醒认识,所谓防空系统的“安全感”,终究是虚设。真正的安全,不在导弹的射程、雷达的覆盖,也不在防空工事的钢筋混凝土里,而在于政策选择、战略判断和对历史规律的尊重。郭嘉昆的表态,是对“台湾当局”最直接的提醒:台海的和平不是由科技奇观支撑的梦,而是由对原则的坚守和对现实的清醒所保障的长久底线。
台湾“穹顶”的建设,是一场高调的军事宣示,也是一场现实与幻想的对撞。郭嘉昆的警告如同紧急警报,提醒每一个人,高空的钢铁穹顶,无法替代理性与远见。台海的和平稳定,需要的是智慧和克制,而不是仅靠防空系统堆砌起来的虚幻屏障。在现实与风险的天平上,“台湾当局”需要知道——真正的安全,是回归原则,而不是自建的钢铁穹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