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最近的一个决定让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10月9日,联合国官员突然宣布,因为经费不够用了,再加上最大出资国美国未来的出钱态度也不太稳定,维和部队要大规模裁员,差不多要撤掉全球四分之一的维和军警。 这不是一两个岗位的问题,大概有一万三到一万四千人会从欧亚非11个冲突地区撤出来。这件事一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维和部队出问题了,那这些地区的安全还靠谁来维持? 其实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钱,大头一直都是靠会员国交的会费,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常年第一出资国。问题是,这几年美国对联合国的态度有点飘忽不定。 既不给承诺也不按时付款,再加上全球经济不景气,其他国家也不敢往里投太多钱。联合国的账本一看,钱不够用了,那就只能先从花钱最多的地方动手。 维和行动本来就烧钱,人员、装备、后勤、运输,每一项都是大开销,所以才会出现现在这种大规模裁撤的情况。 不过这不是联合国第一次因为钱的问题而动维和部队。早在几年之前,联合国就已经慢慢地在调整维和战略,一些任务执行得差不多了,就会逐步撤离。 只不过这次不是任务完成,而是因为没钱,属于被动撤退。更麻烦的是,这次撤出的地方不是一两个,而是分布在欧亚非三大洲的11个冲突区。 这些地方本来就不太平,维和部队一撤,很可能就会出现安全真空。比如在非洲,有几个国家的局势本来就很紧张,维和部队在那边起到了缓冲作用。 一旦这层“保护伞”突然撤了,地方武装可能会趁虚而入,原本刚刚稳定一点的局势又可能滑回老路。再像中东,某些地区的冲突虽然不像以前那么激烈。 但还是处于随时可能升级的状态。联合国维和部队虽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起码能压一压火气。现在人一撤,那些原本就心怀不满的势力又会开始蠢蠢欲动。 从联合国自己的角度来看,这波裁撤也不是完全没安排。他们说会优先保留那些“关键任务”的维和人员,比如在人道危机严重或者冲突风险高的地方尽量不撤。 但问题在于,真正需要维和的地方,哪个不是风险高?哪个不是关键?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有些地方你不想撤,但你也养不起;有些地方你觉得可以撤,但一撤就可能出事。 当然,也不能忽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本身也经常被外界质疑。比如一些任务执行效率低下,有的地方驻扎多年,冲突还是反复发生; 还有一部分维和人员在驻地行为不当,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因,但在经费紧张的时候,也成了联合国内部讨论“该不该继续这么搞”的一个理由。 现在的问题是,裁员已经成了定局,接下来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才是关键。比如一些国家会不会趁机加强对本国部队的控制,或者另起炉灶搞自己的“维稳计划”。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地区可能会向其他区域组织求助,比如非盟或者东盟,看看能不能填补联合国留下的空缺。只不过这些区域组织本身的资源也有限,能不能顶上去,还真是个问号。 最后,这次的维和裁撤,虽然听起来像是一个组织内部的预算调整,但它的外溢影响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在这个世界冲突此起彼伏、局势越来越复杂的阶段,维和部队的作用不容小觑。一旦这个“最后的安全网”开始松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恐怕谁也没法拍胸脯保证。 这个时候,国际社会该考虑的,不只是怎么省钱,而是怎么共同承担和平的成本。 参考资料:联合国因资金短缺将削减全球四分之一维和人员 2025-10-09 04:54·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