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中国吵得最厉害的国家是澳大利亚?说白了,就是害怕自己变成咱们嘴边的肥肉。俄罗斯盯着欧洲动刀,美国朝着中国下狠手,而中国要是想变得更强大,那些躺着都是矿的国家就是必争之地,而澳大利亚,正好就是最大的一块“鲜嫩大肉”。 澳大利亚这地方看着地广人稀,一大半都是沙漠,可地下埋的全是能换钱的硬通货。铁矿、煤炭、天然气样样都是全球工业抢着要的宝贝,尤其是铁矿,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更把中国当成了“头号买家”。 2023年的时候,澳大利亚光铁矿就出口了超过9亿吨,其中85%都卖到了中国,光这一项的收入就高达5910.55亿元人民币,占了中国从澳进口总额的54%。 更别提锂矿了,全球53%的锂供应都来自澳大利亚,这些锂矿几乎全销往中国,毕竟中国的电池和电动汽车产业离不开这东西。 以前仗着这层依赖,澳大利亚那叫一个有恃无恐,铁矿价格说涨就涨,哪怕国际行情没波动,也能找各种理由提价,中国的钢铁企业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买——谁让必和必拓、力拓这些澳企巨头垄断了定价权呢,就算需求降了,他们想维持高价照样能做到。 可这几年风向彻底变了,中国早就看透了这种被动局面,开始悄悄找“备胎”,这一下就戳中了澳大利亚的软肋。先说俄罗斯,2024年前4个月,经俄中边境口岸运到中国的铁矿石就比去年同期涨了19.4%,尤其是同江口岸,铁矿运量直接涨了1.3倍。 俄罗斯的铁矿不仅是富矿,能直接冶炼,价格还比澳大利亚的便宜,对中国钢铁企业来说性价比高太多。再看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专门搞了个卡帕内玛最大化项目,光这一个项目就新增了1500万吨的年产能,还修了远距离传送带和专用铁路港口,往中国运矿又快又省成本,就是奔着抢市场来的。 更别提非洲的几内亚了,那边的西芒杜铁矿项目年底就要开始发运,全面投产后每年能新增1200万吨优质铁矿,而且大概率定向输往中国。中国还在南美“锂三角”砸了不少钱,就是要把供应链做多元化,不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澳大利亚一看这架势,嘴上喊着要“减少对华依赖”,身体却诚实得很。它到处吆喝着要找印度、欧洲当新市场,可现实给了它狠狠一巴掌。 先说印度,虽然这两年钢铁产能涨得挺快,2024年粗钢产量都到1.496亿吨了,还计划到2030年扩到3亿吨,但印度扩产根本是为了满足自己国内的需求——毕竟它要搞基建、造汽车,本土的钢铁需求每年能涨8%。 而且印度出口的铁矿多是低品位粉矿,自己都不够用,中长期来看出口量还可能下降,根本接不了澳大利亚的盘。再看欧洲,现在一门心思搞碳中和,早就开始减少煤炭和天然气进口了,澳大利亚的资源出口到欧洲的比例才3%,连美国都没进它主要出口目的地的名单。 经合组织都算过账,要是全球跟中国的贸易联系减弱10%,澳大利亚的经济产出就得少300亿澳元,占GDP的1.2%,算得上是最大输家之一。 绕来绕去澳大利亚才发现,自己根本离不开中国市场。2023-2024财年,它的资源和能源出口收入已经降了10%,从4660亿澳元跌到4170亿澳元,之后还得接着降。 就连它自己的内部调研都承认,想完全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根本没有能替代中国的市场。之前中国一暂停采购澳大利亚铁矿石,澳总理阿尔巴尼斯立马出面“求放过”,说希望措施是暂时的,嘴上说“失望”,实则慌得不行——毕竟铁矿石出口收益占了澳对华出口总额的六成以上,是最赚钱的生意。 可澳大利亚又拉不下脸来好好谈,毕竟以前一直端着“卖方市场”的架子。于是就想出了吵架刷存在感的招,今天拿这个说事,明天挑那个毛病,看起来跟中国针锋相对,其实都是色厉内荏的幌子。 它怕的是中国真的彻底转向俄罗斯、巴西这些新供应方,怕几内亚的铁矿全面投产,怕自己的锂矿被南美“锂三角”抢了生意。到时候它那点资源就从“香饽饽”变成了“没人要的剩菜”,靠卖矿吃饭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说,澳大利亚跟中国吵得凶,本质上就是资源依赖带来的焦虑在作祟。它清楚自己的底气全来自中国的需求,一旦这份需求转移,所谓的“资源优势”瞬间就会变成负担。 那些喊得震天响的“对抗口号”,不过是掩盖内心恐惧的遮羞布——毕竟没人比它更清楚,自己这块“肥肉”要是没了中国这个“买家”,迟早得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