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任正非经过华为实验室,瞧见一个工程师正盯着电脑屏幕操作,走近才发现是在玩游戏。他突然停下脚步,轻声问道:“你用这台电脑打游戏卡不卡?” 工程师抬头瞥了眼来人,认出是任正非,却依旧严肃地说:“任总,这里是研发重地,麻烦您离开。” 老板撞见员工上班 “摸鱼” 打游戏,通常会是什么反应?开除、扣薪资,还是厉声痛骂?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碰上这事,反倒被自家员工 “赶” 出了实验室。更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大胆的工程师不仅没受半分处罚,后来还得到了重用。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这事发生在华为研发麒麟芯片的关键阶段。据任正非在一次访谈中亲口讲述,当时他去实验室查看工作进度,远远见几个工程师围着一台电脑,原以为他们在讨论技术难题,走近了才发现,竟是在聚精会神地打游戏。 换作其他老板,或许早已怒火中烧,任正非却没发火。他在旁边静静站了两分钟,看着那位工程师专注操作的模样,没打断也没指责。等周围其他工程师散开后,他才轻轻开口,问出了那句看似随意的话。工程师的回答,让在场知情者都捏了把汗 —— 要知道,任正非在华为是出了名的脾气火爆,不少高管都曾因工作疏漏被他当众骂哭,谁也没料到,一个普通工程师敢这样 “顶撞” 他。 可任正非听完后,没说一句责备的话,真的转身离开了实验室。更意外的是,第二天公司开会时,他非但没追究工程师 “摸鱼” 和 “无礼” 的责任,还当着管理层的面要求:“所有实验室门口,都必须挂上‘研发重地,非请勿入’的牌子。” 随后,他又把总工程师郑宝用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批评了一顿,质问道:“为何不早点在实验室门口挂牌子提醒?研发区域的保密性必须重视!” 郑宝用可不是普通高管,他是华为二号员工,工号 002,仅次于任正非的 001。1989 年,任正非为请他加入华为,特意跑到清华大学,在他的宿舍住了整整一周。每天晚上,任正非都跟郑宝用聊中国通信行业的现状,讲自主研发技术的重要性,劝他一起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出力。最终,郑宝用放弃了还差一个月就能拿到的博士学位,跟着任正非南下深圳,成了华为早期核心技术骨干。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没错:郑宝用主导研发的 HJD48 交换机,帮华为赚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后来的 C&C08 万门程控交换机,更让华为在激烈的通信市场站稳了脚跟。任正非曾说:“郑宝用是千年难遇的天才,一个人能顶一万个。” 有意思的是,任正非被员工 “请出去” 不是头一回。之前郑宝用主持技术会议时,任正非路过会议室想进去旁听,郑宝用抬头直接说:“任总,这些都是技术细节您不用参与,等我们讨论完,会把结果向您汇报。” 任正非听完,二话没说就转身离开了,全程没有一丝不满。 这种管理方式,在当时的中国企业里几乎见不到。多数老板恨不得事事亲管、样样过问,但任正非不同。他很清楚自己不懂核心技术,便充分信任专业人员,把技术决策权彻底交给工程师。他常说:“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那个在实验室打游戏、还 “赶” 走任正非的工程师,后来怎样了?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他不仅没被处罚,还因强烈的保密意识和坚持原则的态度受到表扬,后来更被提拔为重点项目负责人。在任正非看来,他看重的不是员工有没有偶尔放松打游戏,而是员工能否坚守研发底线 —— 即便面对公司最大的老板,也敢坚持原则,这样的人定然会严格保守技术机密,认真对待工作,正是华为需要的人才。 这种尊重专业、信任人才的企业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华为能从当初只有 2.1 万元启动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通信巨头,靠的正是这种对人才的尊重与信任。任正非 2019 年接受采访时说过:“华为储备的是人才,不是美元。” 正因为有无数像郑宝用这样的技术骨干,华为才能在 5G、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 当然,任正非也不是啥都不管。他管的是公司的大方向、大战略:技术细节交给工程师,但公司往哪走、要达成什么目标,他必须把握。就像他说的:“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作为领导者,他的任务是为技术人员创造最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安心搞研发。 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任正非,自幼深知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他的父母都是教师,最困难时也坚持让孩子读书。这种对知识的尊重,后来成了华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不管学历、背景如何,只要有真本事,在华为就能得到尊重和机会。 实验室的小故事,恰恰折射出任正非独特的管理智慧:偶尔放松无伤大雅,关键是员工有责任心、讲原则。一个敢对老板说 “请您离开” 的工程师,必然是对工作负责的人 —— 而这种责任意识,正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任正非的管理智慧令人深思,你认可这样的企业管理方式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