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不想待就滚”!德选择党议员公然辱犹太裔部长,反犹风暴再升级 这句带着赤裸裸

“不想待就滚”!德选择党议员公然辱犹太裔部长,反犹风暴再升级 这句带着赤裸裸恶意的话,不是街头混混的随口挑衅,而是从德国联邦议院的议事厅里传出来的。说话的人,是德国选择党议员斯特凡·伊尔茨,而被攻击的对象,是德国移民背景的犹太裔部长克劳迪娅·罗特。当“滚”这个字砸在议会的空气里时,整个德国乃至欧洲都愣住了——一个在二战后用法律和教育深刻反思纳粹罪行、将反犹主义列为重罪的国家,怎么会让这样的声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最高立法机构? 要知道,德国对反犹主义的警惕,早已刻进了国家的集体记忆里。街头巷尾的 Holocaust(大屠杀)纪念馆、学校里必修的纳粹历史课、法律条文里对否认大屠杀行为的严厉惩处,这些都是德国为了洗刷历史污点、防止悲剧重演而筑起的“防火墙”。可现在,这道墙似乎被选择党撕开了一道口子。伊尔茨的这句话,绝不是一时冲动的口误,而是选择党近年来不断试探反犹红线的必然结果。这个以“反移民”“反欧盟”为标签的右翼政党,早就把对少数族裔的敌意藏在了“维护德国传统”的幌子下,之前就有议员公开质疑 Holocaust 的遇难人数,还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带有纳粹符号的图片,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把挑衅直接对准了政府部长,而且精准地戳中了“犹太裔”这个最敏感的身份痛点。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选择党的支持率还在不断攀升。最新的民调显示,他们在部分联邦州的支持率已经超过了20%,甚至有成为最大反对党的趋势。这背后,是德国民众对移民问题的焦虑、对经济低迷的不满,而选择党则巧妙地把这些情绪引向了“外来者”——无论是中东难民,还是像罗特这样的少数族裔精英。他们把反犹主义包装成“反对特权”,把歧视说成“保护本土利益”,一步步让极端思想变得“合理化”。就像当年纳粹上台前的征兆一样,当仇恨言论开始被容忍,当极端政党开始进入主流政治,危险就已经在暗处蔓延了。 罗特部长的回应很克制,她在议会发表声明时说:“这句话伤害的不只是我,更是所有经历过迫害的犹太家庭,是整个德国的历史记忆。”但克制背后,是整个犹太社群的恐慌。德国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协会很快发表声明,称这起事件是“德国民主的耻辱”,不少犹太家庭开始重新考虑是否还要留在这个曾经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如今又重现敌意的国家。更糟糕的是,这股反犹风暴已经超出了德国国界。法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的右翼势力纷纷效仿,街头反犹游行的次数明显增加,犹太教堂的安保级别一再提升。欧洲似乎正在忘记,二战后建立的和平秩序,正是从彻底反思反犹主义开始的;现在这种“历史倒车”,不仅会撕裂社会,更会动摇整个欧洲的价值观根基。 德国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管。联邦议院很快启动了对伊尔茨的纪律审查,总理朔尔茨在记者会上严厉谴责这种“不可接受的仇恨言论”,称其“违背了德国的立国之本”。但问题在于,光靠谴责和审查够吗?选择党的崛起,本质上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是部分民众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失望。如果不能解决经济停滞、移民融合这些根本问题,只是一味打压极端言论,反而会让选择党扮演“为民发声”的角色,吸引更多不满的选民。 更重要的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教育。这些年,随着亲历 Holocaust 的幸存者逐渐离世,年轻一代对那段历史的感受越来越模糊。有些学校为了“避免引起不适”,甚至简化了大屠杀的教学内容;社交媒体上,否认 Holocaust 的谣言更是借着算法的力量四处传播。当历史记忆变得淡薄,反犹主义就有了死灰复燃的土壤。伊尔茨的那句话,就是给所有人敲了一记警钟:对仇恨的纵容,就是对历史的背叛。 这件事远不是“一个议员说错话”那么简单,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欧洲社会隐藏的裂痕,照出了极端思想的抬头,更照出了守护和平与包容的艰难。如果连德国这样对历史有深刻反思的国家,都无法阻止反犹主义的回潮,那么整个欧洲的未来,都将笼罩在一层阴影之下。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德国选择党 犹太极端主义 犹太纳粹主义 二战德国犹太人 德国左翼联盟 德国驱赶犹太人 德国打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