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出了个白眼狼! 沙特阿拉伯宣布了, 10月9日,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一纸公告,矛头直指中国商品——对原产于中国的饮料易拉罐铝盖正式立案反倾销,直白点说,正是红牛、可乐、气泡水最常用的小尺寸盖! 咱们平时随手拧开的饮料瓶盖,看着不起眼,背后藏着不少中国企业的生计。这次涉案的铝盖有明确规格,厚度0.213到0.250毫米,直径50到63毫米,刚好卡在主流饮品的需求上。 福建的工厂估计最揪心,今年前四个月这儿的易拉盖出口就超10亿元,占了全国第一的份额。厦门保沣一家企业前四月出口就达7.4亿元,同比涨了近五成,这些货不少都流向了亚洲市场 。 民营企业更是扛大旗,占了97.79%的出口量,靠的就是薄利多销。海关搞的“远程查检”让货物快进快出,企业才能抢下订单,哪有闲钱搞所谓的“倾销”? 沙特这步棋,说到底是为自己的“2030愿景”铺路。这个靠石油起家的国家正急着搞经济多元化,采矿和金属加工被当成了新支柱 。他们的矿业公司刚融了12.5亿美元扩张,铝业务却有点吃力。 2024年三季度,沙特本土铝企的EBITDA环比降了31%,生产成本涨得厉害。自家企业扛不住,就把矛头指向性价比更高的中国产品,这套路其实不新鲜。 可别忘了,中沙合作的盘子大得很。中铝刚和沙特签了45亿美元的电解铝项目,是海外最大的投资手笔。五月份福建建材代表团还组团去沙特谈合作,铝型材、绿色建材聊得火热 。 贸易摩擦从来不是单向的。咱们商务部2024年刚宣布,继续对沙特的乙醇胺征收反倾销税,更早之前对1,4-丁二醇也有过调查 。这本质是市场博弈,扯不上“白眼狼”那么极端。 中国铝盖的竞争力,来自产业链的成熟和效率的提升,不是靠低价甩卖。沙特想保护本土产业可以理解,但拿反倾销当盾牌,反而可能让自家饮料企业承担更高的包装成本。 把个别领域的贸易纠纷上升到国家情谊层面,实在太片面。中沙在能源、基建的深度绑定,哪会被一个小瓶盖轻易撬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国商品倾销 出口沙特认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