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麦芽方言微短剧《铁骑逐风》曝光过亿,看民族品牌硬核逆袭"出圈"

十一假期刚刚过去,尚有余温,重庆闯入今年假期文旅消费TOP10城市。就在重庆每个打卡点如火如荼之际,有一部特色题材短剧映入眼帘,引发热议。

9月29日,麦芽出品一部精品短剧《铁骑逐风》上线了。这部剧以独特视角聚焦重庆的摩托车产业崛起,将小人物的奋斗史与一座城市的工业发展相结合,为我们呈现一场波澜壮阔的“摩都”奋斗史。该剧上线后,综合曝光量超1.2亿。同时,该剧在红果总热度值3629万,四次登上热度榜。

一阵摩托引擎声的轰鸣声渐行渐远,几个热血青年身着铆钉黑皮衣,戴着头盔,驰骋在环山公路上,那是90年代重庆最浓厚的记忆。

剧中男主叫江铁军,原本在齿轮厂有份稳定的工作,带着老婆和女儿过着平凡的小日子。按常理来讲,这样平凡的小日子会一直继续下去,但江铁军的性格和胸怀,决定他后来的人生,注定不一样。

剧中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春风吹满地,重庆作为全国首批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率先展开军工企业探索,嘉陵、建设等国企打下行业根基,这座城市也由此形成摩托车零配件、维修铺扎堆的繁荣业态。剧中,江铁军在此时代背景下毅然辞去“铁饭碗”开起了修车铺,一头扎进这场时代浪潮中,靠着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为我们呈现一代重庆摩企创业者真实的创业缩影。

就在9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韩冬表示,对“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片名等哗众取宠问题要及时纠偏。在此节点之下,麦芽所推出的《铁骑逐风》聚焦现实社会话题。剧中以男主个人奋斗发展的故事为核心,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波折坎坷,生动还原那段过去时代下的沧桑巨变,让观众得以通过一部短剧体验时代浪潮下个体命运的成长轨迹以及城市与产业的蝶变过程。

摩企创业缩影折射家国情怀

在重庆有一间维修铺子,叫“铁军维修”。铺子老板叫江铁军,他跟常理认知中的铺子老板,有些不一样。

20世纪90年代,多数人都想在工厂上班,抱着铁饭碗过活,但江铁军却离职创业了,开了这么一间修车铺。这种异于常规路径的选择,让江铁军遭身边不少人奚落,包括他的妻子。

开修理铺期间,他日常不忙时就研究着摩托车发动机图纸,神情痴迷,即便被外界奚落打扰,也始终坚守本心。

那天他正在铺子门口研究图纸,两位前工友吊儿郎当的走了过来。

“他前段时间往北京发了自己的摩托车研究报告哦。”一位前工厂工友操着一口地道的重庆话说。

“北京?往哪里寄的啊,军哥。”另一人问。

“北京精神病院?我说江铁军啊江铁军,好好的齿轮厂铁饭碗你不干,你非要开那个修车铺,啥钱找不到,一身整得脏兮兮,你再这么下去,你那个婆娘要跟着别人跑了哟。”前工友们随即哄堂大笑。

工友的取笑并非空穴来风。铺子的活儿忙完,江铁军急匆匆的跑回家,却得知“婆娘”真的要与他分道扬镳,他再度陷入失落。

即使接连遭受打击,江铁军依旧坚持埋头研究摩托车发动机的研发构造,因为他心中始终燃烧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什么呢?

当时国家没有自己的摩托车研发技术,在工业亟需进步的同时,那些进口品牌的摩托车价格昂贵,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完全是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江铁军希望有朝一日能突破国外摩托车发动机的技术垄断,让摩托车在国内实现普适化。

于是,在客户,而且是难缠的客户送来那台昂贵的进口摩托车时,为了学习到先进的摩托车先进技术,他竟然拆卸开那辆高级摩托车。

要知道,客户仅仅是将摩托车送来维修,而私自拆卸开客人的摩托车,是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尤其那还是位有着“作风霸道”的客户,这场出于研究目的的拆卸行动更是一场刀尖行动。在客户要求他十分钟之内修好不然“给他好看”的威逼之下,他竟然还能冷静思索,终于在最后一刻发现这辆进口车燃烧系统进气方式特殊之处,此举为他此后深入研究发动机技术掌握了关键信息。幸好最后,摩托车的轰鸣声救下了他。

个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站在技术迭代和产业跃进的前一刻,有不少像江铁军这样的年轻人,一腔热血的前进,不为名利,只为技术的进步和报效家国。

正如江铁军的选择,面对北京专家的邀请,外国企业的橄榄枝,摆在江铁军面前的,始终是自己的初心——为中国人造好摩托车。最终江铁军拒绝外国企业高新聘请的诱惑,他的一席话也表达了自己的胸怀:“这项专利是我们中国人研究出来的,那这项专利也只能留在我们中国!”

而在重庆经委让江铁军开条件时,他没有要名、利,只要了一间废旧的工厂,用于继续“绘制”自己的摩托车研发梦想。在后面的剧情中,他一方面潜心制造质量好价格实惠的摩托车,让普通农民都能骑着摩托“开开心心奔小康”,另一方面也研发赛用摩托车,打响民族品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为“中国造”摩托车驰骋世界助力。从经营修车铺,到渝动摩托车制造厂揭牌,再到摩博会赛道上大放异彩,江铁军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在《铁骑逐风》中,剧情以江铁军个人折射时代发展的脉络。江铁军在生活环境中受到启蒙,嗅到了亟需变革的摩托车行业,凭借过人的胸怀与格局,在个人天赋和努力以及时代浪潮加持下,最终在摩托车发动机研发事业做出成就。回顾重庆摩托车行业发展史,正是在这座城市中,有无数个如江铁军一般壮志未酬的年轻人,站在黎明,一腔热情,埋头苦干,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奋战到最后,最终完成产业报国的最后冲刺。

细品工匠精神,重返90年代的重庆

《铁骑逐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90年代巴渝文化的致敬,它以短剧形式串联起山城记忆与时代精神。剧中大部分演员为川渝籍,并且全剧使用重庆方言,无论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每处场景和每个道具的处理上,都极大程度的保留了“山城”味,也让剧情更加丰满立体,提升这部剧的主旨和艺术性。

女主为杨雨晴,本名叫韩佳芯,她曾饰演过麦芽的另一部短剧《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的苍沧,同样演绎出极具本地特色的巴渝文化。剧中的杨雨晴一直默默支持着江铁军,在江铁军还没离婚的时候,杨雨晴一直在给他加油打气,还帮助她照顾母亲和女儿,跟朋友一起助力他的事业,对江铁军后来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剧中,雨晴说,“军哥是那种目光狭隘的人吗?你看那么多民间企业家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要是个个都要靠国家的话,国家还发不发展?”

从杨雨晴的言谈间,川渝女性那份独有的大胸襟与大格局,得到了鲜明印证。也正是有她的鼓励,江铁军才更加坚定信念,带着梦想创办了一家发轫于山城却腾飞于时代和国际市场的民族工业品牌。

配角的设置,就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例如龙哥看似是江湖大哥,却对摩托车有着极致的热爱与情怀,成为江铁军是生命中重要的关键先生。他为人仗义,却心思细腻,对恶人严惩不贷,对像江铁军这样人品好能力强的人,尽最大的保护。不仅每每江铁军困难时伸出援手,还将比赛赢得的进口摩托车相赠,以供他继续研究;

再如菜园坝刀哥,即便比赛输了,也信守承诺,因敬重江铁军的才能,还为他引荐自家摩托车厂的发动机生意,这也是江铁军收到的第一笔订单,为他之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演大丘在谈及创作时提到:“这部剧我更希望让人物跳脱出扁平化印象,尽可能立体丰富。配角不是情绪的烘托机,更要推进剧情发展,与主角共同成长。”正是这样的创作理念,让张二娃这样的配角也魅力十足——当江铁军面对他人挑衅,是他用一段丝滑饶舌怼得对方无地自容,仗义又可爱。其他演员的呈现,包括群众演员的演绎都很认真,他们的方言和外在形象就展现出一场地道的巴渝特色文化视觉体验。

拍摄过程中,团队对“还原年代感”的追求格外较真。据制片火硝介绍,整个剧都是在重庆境内拍摄。拍摄时需要找到还原那个时代背景的场地,还原重庆爬坡上坎的山城地形。山路是在江津四面山,摩博会及比赛是在万盛巅峰乐园置景。还专门找了一个梯坎儿拍摄邻居为江铁军打抱不平指责陈雪梅与刘国栋的戏,生动还原山城市井意味。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剧中的摩托车道具,这些比剧组很多同事的年龄还大的车,是剧组在民间全力搜索,从资深摩托车爱好者手里征集而来的珍品,经修复后依旧能正常发动供角色骑行拍摄,让人不禁惊叹当年摩托的工艺水平绝不普通,所以现场大家都把车当宝贝。此外,剧中精心布置了许多年代感道具和场景,让观众仿佛瞬间穿越回那个摩托车产业蓬勃发展的90年代,感受到浓浓的重庆地域特色。

像是这台闹钟:

这台黑白电视和背后的那个绿色旧暖壶,呼应着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

还有室内房间的陈设,俨然是90年代重庆本地居民最真实的模样,室内打进来的光,烘托出极强的氛围感。

这间修车铺子门口,简朴的门牌呼应着年代的痕迹。

作为业内首部聚焦摩托产业发展的年代方言励志微短剧,《铁骑逐风》全剧用重庆方言对白,将街头的俚语都揉进剧本里,如剧中龙哥在夸赞江铁军敢想敢做,创新争先时说到“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个暴鸡母”,当他感慨重庆与摩托车天然适配以鼓励江铁军大胆去闯时说到“四个轮子的只能承载肉体,两个轮子才能承载灵魂”;此外,二娃在渝动摩托车制造厂揭牌仪式上助兴吟唱“一个摩托两个筐,高高兴兴的奔小康”等川渝人耳熟能详的台词一出,时空瞬间穿越,再搭配年代道具与山城取景,勾勒出独特的川渝地域魅力。

《铁骑逐风》在致敬时代,也致敬了摩托车产业创业者和爱好者。如今,摩托车产业早已成为重庆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铁骑逐风》以江铁军的个人故事,折射时代变迁、传递家国情怀,在他身上,我们直观看到时代变革下那座城和城里的那些人,抓紧机遇,为民族品牌和普通百姓做的奋斗和努力。

该剧用微而不弱的叙事魅力,短而不浅的艺术表达,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娓娓道来,让观众看到重庆人的硬核与浪漫,也感受到民族企业崛起的力量,实现了从表达情感到表达情怀的价值升维。

观剧评分:96分

经观剧后,新腕儿结合综合情况评分96分,可以具体来看看每项评分维度的情况。

最先是演员演技。我们在上文提到关于剧中演员演技的情况,演员们都是重庆人,都演绎出经典的巴渝文化特色。在每场戏中,演员们恰当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色彩,尤其是陈雪梅和刘国栋两位反派的表现很容易形成人物标签化印象,因此给到18分。

再看剧情故事设计,我们在上文阐释了关于这部剧故事,在基于时代背景下,以个人发展呈现出一座城市的某一产业发展史,期间刻画出一代人民的精神品质。故事立意高,在逻辑清晰的情况下,又不失温度。

因此,剧情故事设计维度给到19分。

进一步来看服化道,《铁骑逐风》在重庆本地拍摄,因此,无论是服装还是场地自然保持着巴渝特色,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巴渝时代文化,在人们的服饰和用品中更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维度给到19分。

题材创新,给到20分。在“霸总”题材短剧的监管后,《铁骑逐风》的出现,更是短剧圈内一部意义深刻的短剧。

最后是无风险。

麦芽此番推出的《铁骑逐风》,不仅是致敬重庆直辖30年,也是为时下正直迷茫阶段的年轻人,给到一抹正能量。剧中江铁军的性格和血性所迸发出的能量,值得年轻人们学习。这种正能量短剧的出现,也正在让外界感到短剧正发生更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