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广超通讯员建北胡丹孙浩
10月10日,从漯河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获悉,在标准化执行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安全工作规程、开展无人机深层次应用后,漯河地区输电线路跳闸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下降。特别是今年以来,漯河地区输电线路实现零故障停运,指标排名全省第一。
近年来,漯河供电公司输电运维工作依托各种新型技术手段,紧紧锚定降低输电线路跳闸率这一指标,高标准执行《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精准分析历年线路跳闸事故,明确施工外破、异物、鸟害三大原因,对症下药,针对性地开展无人机在输电线路运维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防外破
构建“无人机+可视化监控+人工特巡”立体巡检模式,利用682台视频监控设备打造15分钟蹲守人员到达现场响应机制,同时组建全市范围内大型施工机械驾驶员在内的电力设施保护微信群,并将其打造为宣传电力安全知识的信息群、免费提供线侧施工监护的服务群。
防异物
应用无人机自适应巡航技术,有效实现保护区内异物隐患高清全量识别。精准开展异物隐患前期排查工作,与地方政企建立定期联合办公制度,齐抓共管,构建“无人机发现隐患+政企协同处理隐患+设备主人管控隐患”的闭环工作模式。
防鸟害
定期开展无人机防鸟专项快巡作业,按照规程要求定期观察绝缘子鸟粪情况、横担鸟窝情况、杆塔周边环境评估等工作,扎实开展输电线路防鸟害治理专项行动。完成对39条220千伏线路、鸟类活动频繁的28条110千伏线路全覆盖安装防鸟刺和防鸟挡板,从源头上杜绝线路鸟害故障。
与此同时,漯河供电公司开展无人机的深层次应用,依托现有可控资源,创新探索出利用无人机加装增程模块开展线路快巡保电模式,成功将无人机的遥控距离从1.5公里增加到12公里以上,平均单次巡视时长从两个小时压缩到15分钟,相比于普通无人机巡视,效率提高了10倍,有效提升了输电线路运维质效。